新闻资讯
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2023-12-1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第三十条在历史城区内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三)修建生产和储存易爆易燃、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第三十二条在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依法进行新建、扩建以及改变外立面或者结构的活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时,应当在设计方案中提出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因实施保护规划需要,无法达到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在保持原有建筑基底,不改变四至关系,且不减少相邻建筑原有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并依法办理规划许可等手续。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在作出规划许可前,应当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征求文化广电旅游、住房城乡建设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书面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属于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无需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按照本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编制修缮图则,明确修缮的具体要求。

  第三十四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进行监管,在房屋安全普查工作中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安全状况予以标识并动态更新相关信息,与规划和自然资源、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发现前款规定的建筑物、构筑物有损毁危险的,应当及时通知其保护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修缮义务;建筑物、构筑物经鉴定为危房的,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督促保护责任人进行危房治理,保护责任人应当立即实施治理;情况危急或者保护责任人未在限期内实施治理的,由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行紧急排险,保护责任人应当配合,不得阻挠。

  第三十五条在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申请人应当向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提出申请,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会同文化广电旅游部门作出决定,涉及新建、扩建项目的,可以与新建、扩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一并作出审查决定。

  第三十六条因建设施工导致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有损毁危险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

  因施工造成损害的,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其修复方案应当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建立历史建筑结构安全年度核查制度,并在听取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意见后制定历史建筑的年度修缮计划。

  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根据年度修缮计划通知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修缮。历史建筑经鉴定为危房并存在损坏危险,且保护责任人经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认定为不具备修缮经济能力,无法履行修缮责任的,区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报属地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其进行修缮,保护责任人以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配合和支持,费用由财政经费予以保障。

  第三十八条修缮历史建筑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修缮图则的要求。开展历史建筑修缮前,保护责任人可以向所在地的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免费申请技术咨询服务。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免费为保护责任人提供修缮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的技术服务,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免费为保护责任人提供加建、改建、扩建规划设计的技术服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提供咨询、指导等技术服务。

  第三十九条除对历史建筑进行日常保养或者进行不涉及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等轻微修缮外,保护责任人应当在修缮前按照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技术指导意见制定修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报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审核。修缮涉及改变外立面或者改变房屋结构的,保护责任人应当依法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许可实施机关在作出许可前根据工程情况征求文化广电旅游部门的意见。

  历史建筑修缮期间,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展示历史建筑的保护价值、修缮效果图等资料。

  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对历史建筑进行巡查,发现修缮历史建筑的行为不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或者修缮图则要求的,应当指导其改正。

  第四十条非国有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按照技术规范、质量标准、修缮图则和修缮设计、施工方案等要求进行修缮的,保护责任人可以向市、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补助。

  非国有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获得前款规定的修缮补助后,承担修缮费用仍有困难的,可以向市、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困难补助。

  第四十一条历史建筑应当实施原址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因建设国防设施,国家、省重点项目等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必须迁移或者拆除的,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会同文化广电旅游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迁移方案、补救措施等进行论证、公示和听证,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论证和听证意见作出是否迁移或者拆除的决定,并按照规定报请批准。迁移或者拆除非国有历史建筑的,应当听取其保护责任人的意见。

  经批准迁移或者拆除历史建筑的,由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迁移、拆除,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保护对象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利用视频监控、遥感监测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理破坏保护对象或者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损毁保护标志等违法行为。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常巡查管理机制,将巡查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日常巡查时,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灾等工作,依法查处或者告知相关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涉及重大事件的,应当及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库,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土地出让、乡村振兴等工作协同实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与城市更新项目协同实施时,对保护对象履行保护责任并进行合理利用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建筑面积奖励。将保护对象用于公益性且非营利性功能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不计入容积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与土地收储出让项目协同实施的,由保护对象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提出保护利用实施需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出让条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与乡村振兴协同实施时,应当按照集约用地原则,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通过新宅基地置换原宅基地、投资入股、租赁经营、无主物业收归集体所有等方式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盘活利用。

  第四十四条鼓励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拓宽融资渠道。

  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城市更新基金。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以设立基金、捐赠的形式资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益事业。捐赠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十五条国有保护对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文化广电旅游部门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利用。

  第四十六条城市更新和新区建设过程中,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所有权人同意被征收或者改造的,房屋征收部门或者改造主体应当按照保护要求纳入征收补偿方案或者改造方案,并依据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房屋价值,给予所有权人不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征收地块内类似房屋市场价格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补偿。

  根据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拆除非国有历史建筑的,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给予非国有历史建筑所有权人补偿。

  第四十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第三方运营主体,通过产权转让、置换、委托管理、退租等腾退方式,收购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改造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创新创业空间,以及绿地、广场、口袋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恢复保护范围内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十八条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文化遗产集中的区域,在符合其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制定产业引导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具体引导措施包括:

  (一)扶持和培育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以及承载历史文化价值的商业、产业等;

  (二)培育产业集群生态,因地制宜引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机构、创新型旗舰企业、大师和名人工作室等;

  第四十九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保护规划优先安排并组织有关部门建设和完善保护对象周边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无法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当制定适应保护需要的建设、管理要求和保障方案。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供水、供气等管线入户和空调等户外设施设备安装规范,保障居民生活便利。

  第五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的具体办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资助、简化手续、减免国有历史建筑租金、放宽国有历史建筑承租年限等方式,促进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

  (一)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可以用作纪念场馆、展览馆、博物馆、旅游观光、休闲场所、发展文化创意、地方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民间工艺传承、老字号经营、科技孵化、创新创业、商务办公、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

  (二)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建、改建、扩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三)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收购、产权置换等方式对非国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历史建筑所有权人出售政府给予修缮补助的非国有历史建筑的,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收购。

  (四)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出租方式对国有历史建筑进行合理利用,租赁期限最长为二十年。确需给予租金减免的,可以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在符合结构、消防等专业管理要求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按照本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多种功能使用,历史建筑实际使用用途与权属登记中房屋用途不一致的,无需经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批准;不增加历史建筑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不扩大其基底面积、不改变其四至关系、不改变外立面或者结构的,无需经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批准。

  第五十一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分层次、分类别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系统完整展示广州历史文化。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以下规定阐释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一)开展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华侨文化,以及特色民俗、传统工艺、粤语、历史故事、粤菜等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价值阐释;

  (二)定期举办传统节庆、传统市集、文化艺术体验等主题活动,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构建历史文化展示线路;

  市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传统技艺专业培训。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支持、引导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开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相关专业或者课程,培养传统技艺人才。

  第五十二条本市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检评估制度,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组织对保护利用状况进行体检,每五年对保护规划实施情况、成效等进行全面评估。

  第五十三条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法定程序、期限或者编制要求组织编制、修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在房屋征收、土地收储前完成调查评估工作的;

  第五十四条有关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管理权限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未按照法定程序组织编制或者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编制完成历史建筑或者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履行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的保护责任的;

  (九)实施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九条规定的;

  (十)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修缮图则或者未按照规定对该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进行监督管理的;

  (十一)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进行监管的;

  (十三)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制定历史建筑的年度修缮计划或者未根据该计划通知保护责任人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的;

  (十六)未按照本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制定建设管理要求、保障方案、安装规范的;

  第五十五条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人员未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四十二条规定开展日常巡查或者保护的,由区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保护管理组织及其有关工作人员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履行保护责任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项或者第四项规定履行保护责任,对历史建筑构成破坏性影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保护责任;逾期不履行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履行,费用由保护责任人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保障历史建筑结构使用安全,发现险情时未及时采取排险措施,对历史建筑构成破坏性影响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或者第二款规定进行建设活动,不符合保护规划,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改正违法建设的部分,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修缮历史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按照违法建设查处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污染环境的设施,或者现有污染环境的设施或者企业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的,由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设置户外广告、招牌、雨棚、空调、连廊、雕塑、环境卫生设施等外部设施或进行装饰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进行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活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四)占用道路的,由交通运输部门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六)在历史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的,由公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七)搭建或者占地违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八)擅自拆改院墙、改变建筑内部或者外部结构、造型或者风格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九)实施损坏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其他危害建筑安全的行为,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对保护对象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其他活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修缮义务,对历史建筑构成破坏性影响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拆除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指定有能力的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是否应当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可以书面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意见,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限期恢复原状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处理决定和经审定的复建方案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并经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文化广电旅游、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予以核实。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保护标志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