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厂房规划大全11篇
发布时间:2023-12-17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半导体照明灯具作为一种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高技术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相对传统光源,LED半导体光源具有电光转化效率高(接近100%)、绿色环保、寿命长(可达10万小时)、工作电压低(3V左右)、反复开关无损寿命、体积小、发热少、亮度高、坚固耐用、易于调光、色彩多样、光束集中稳定、启动无延时等诸多优势。技术上随着LED发光效率、发光强度的逐渐提高,以及发光光色对整个可见光谱范围的全覆盖,LED光源的节能效果和实用性将持续得以凸显。普通照明将成为LED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并推动LED行业的新一轮高速增长。下面就LED封装及灯具装配厂房合理设计规划进行探讨。

  LED封装及灯具装配厂房一般设计为单层钢框架结构,厂房主要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动力支持区、仓储区等。生产区为厂房的核心区域,有温湿度要求,净化等级8级;生产辅助区包括更衣室、茶水间、卫生间等,以普通空调、通风为主;动力支持区包括变电站、空压站、空调机房,为生产区提供动力支持,变电站考虑空调,其它考虑自然通风;仓储区包括材料库和成品库等,以普通空调、通风为主。

  生产区工艺布置应顺应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到人流物流通畅,生产管理方便,动力供应便捷。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图,结合实际厂房情况通常采用“直线型”布局,从焊接到测试顺序布置。如在实际布局中空间受限也可采用“U型”布置,综合考虑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动力支持区包括变电站、动力站、空调机房等。规划设计时考虑就近原则:变电站设置在动力负荷较集中区域,空调机房宜靠外墙,节省管线以及节能;动力站内主要放置冷冻机、空压机及真空泵,靠近空调机房及厂房中部。

  材料库一般规划在焊接区域旁,并在附近设有连接室外的开门,方便材料的运输以及能与下一道工序紧密连接。

  在当今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绿色、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成为社会追崇和认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一场绿色革命、生态革命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绿色建筑”理念的口号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并逐渐渗透到各个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代工业建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更体现了通过绿色技术让工业建筑更美观、更舒适。

  石林作为生态型经济县域,崇尚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秉承区域的生态、环保、集约、节能、可持续发展思路,结合地域特色,将绿色建筑理念贯穿始终,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厂房。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用地面积44 784.81 m2,总建筑面积80 592.05 m2,建筑层数为4~5层,建筑层高为3.6~7.9 m,建筑类别为二类多层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 °,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钢结构模式。项目规划为标准厂房、仓储用房、配套服务用房。项目选址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内,园区内以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业等绿色产业为主。项目区域现状原始地貌为山丘,用地北高南低。该用地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交通便利。项目用地南侧隔路有石林人民的母亲河―巴江河顺流而下,巴江景观优美,水体清澈,空气清新,如图1所示。

  为实现绿色节能建筑和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厂房的目标,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规划设计本着绿色低碳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开展,坚持简单高效发展、整体及环境优化以及健康舒适三大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以有效利用资源、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健康安全建筑等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建筑施工,从节能、低碳、生态等方面考虑,远瞻未来,在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积极打造低排放建筑。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采用钢结构大空间建筑形式,实现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设计,加入当地民俗元素使项目具有鲜明的个性,造型新颖,打破生产厂房类建筑传统的呆板、单调的形体特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外,项目采用全方位绿化、智能化系统、选用绿色建材等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工业厂房。

  项目整体规划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每个层面都有机融入绿色建筑理念。用地结合地形高差变化以及地块形状,建筑沿周边布局,在中部位置形成公共活动绿化场地,使环境自然生动。总图布局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到标准化厂房的实用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建筑布局采用周边式和条式平面,依山就势布置,展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使得空间感变得自然丰富而有层次,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契合,进一步提高了空间质感。建筑布置充分考虑朝向采光,满足建筑日照通风要求。功能空间的配置打破传统的产、城分离模式,通过功能的分类整合形成产业立体化和功能一体化,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多功能复合和“产城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和规划。用地三面均为城市干道和园区道路,规划考虑主入口设于主干道,入口呈扇形展开。沿南北主轴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分别为四个加工区、一个配套服务区及一个中心景观活动区,如图2所示。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立体式的空间设计,并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易于加固、分割、变动改造的特点,建筑套型平面组合灵活多变,根据需求可以多开间合用,也可以纵向多层次合用。钢结构还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结构构件尺寸小、工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在实现大空间、采光和通风良好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其他结构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钢结构又是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符合产业化以及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厂房形式从单层“加”高到四层至五层,立体式的厂房结构设计比起以往企业“各立门户”的建厂方式,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是“向天借地”、“产城”一体化集约发展的有效模式。

  项目道路规划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强调整体性与景观性的相融合,创造出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创造出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车行道路格局通过内外两个环状的路网构成车行交通的主体;外环依托周边三条城市主干道和园区道路,东侧紧临用地边界后退形成消防通道和外环系统。内环沿主入口进入,顺周边建筑的内侧,穿过建筑形成内环。人流则主要通过主入口步行轴线进入,人流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工作地,避免人车混行带来的干扰,保证了安全、宁静和舒适。道路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的设计和使用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达到了项目绿色生态的建设要求。

  项目绿地规划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原有地形地貌,融合步行绿化空间、线形绿化流线、建筑立体多层次绿化三种形式,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系统。景观规划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十字相交的“绿轴”和“道路轴”为骨架,形成贯穿小区南北的步行视线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绿地、雕塑及小品,保障六个出入口及活动场所对厂区内主要景点有通透的视线联系,再由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及景观序列的推进,将厂区内部的绿化景观与外界紧密结合,使得景观规划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同时运用对景、借景手法将建筑、绿地、道路广场以及南侧巴江水系美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借鉴我国传统造园手法,通过不断变化的景观序列形成内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致,创造出宜人的步行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

  绿色能源和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的运用是建设绿色新型工业厂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在规划设计时,根据项目区域自然环境等因素来建设。采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为厂区提供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选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和新型装饰材料等以“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及无污染”为主的建设材料和产品,建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绿色生态厂房。

  新型绿色建筑轻质墙材较之传统粘土砖具有自重轻、保暖性能好等优势,且具有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及安装方便、经济、工期短等优点,能有效发挥绿色节能环保的作用。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型轻质墙材替代传统粘土砖,比砖砌墙体缩减了近一半的工期,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推进了项目的进程。同时,新型墙材的使用减轻了厂房整体的重量,使整个厂房看起来美观大方。

  稀土铝合金电缆具备与铜电缆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同的特点,在满足同等电气性能的前提下,使用铝合金电缆的重量是铜芯电缆的一半,其截面是传统铜芯电缆的1.1~1.25倍,价格比传统的铜芯电缆低15%~30%。其反弹性能比铜电缆低,柔韧性比铜电缆高,即使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也能保证连接稳定。此外还具有防燃烧、耐高温环保、耐腐蚀、能任意弯曲、抗晒、抗老化、寿命长等特点。石林标准厂房项目规划设计采用稀土铝合金电缆代替传统铜芯电缆,减轻了电缆的整体重量,使安装工作更轻松,降低安装成本和工程造价,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铜资源的作用。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将绿色建筑理念与地域特色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生态规划设计以及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项目生态化、高效化、低碳经济的目标,这是对现代工业厂房绿色发展模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成功案例。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为现代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让建筑回归自然,将自然融入建筑,最大化地实现生态的可持续与能源利用的整合发展,这是“绿色建筑”的时代使命,也是工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把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更好的融入现代工业厂房设计,不断探索适合现代工业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也将是今后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1] 黄奎.刍议绿色生态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0,(17).

  [2] 博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3).

  (1)主变和升压站由初设的地面布置改为地下布置。进一步开展了升压配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方案的比较,论证了采用地下GIS升压站的合理性,选择了往左岸挡水坝段出线的高压出线)地下厂房设置独立的防渗排水系统。进行了厂区地下洞室群的渗流场分析,设置了独立的厂房防渗排水系统,加强了厂房渗流控制措施。

  (3)尾水隧洞布置的优化。进行了电站调保及尾水系统水力学计算,为避免明满流交替,尾水主洞由等断面顺坡式改为变断面上翘式。

  (4)地下洞室布置的优化。采用地下GIS升压站方案后,洞室布置从初设的“主厂房+尾闸室”一大一小两洞布置改为“主厂房+主变洞”两大洞室布置。

  虽然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性能和可靠性优于常规设备,但鉴于初设阶段时期其设备造价较高,电站升压站型式推荐采用地面敞开式升压站方案,升压配电装置采用SF6瓷柱式断路器和敞开的隔离开关等常规设备。

  招标设计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GIS技术应用已趋于广泛和成熟,其设备价格已经降低,采用GIS设备也更能适应现代电站“少人值班”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地面升压站高边坡问题较突出,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因此,对地面常规式、地面GIS式和地下GIS式升压站方案进行了深入比较。两个地面方案的升压站均布置在地下厂房顶部山坡开挖形成的平台上。地下GIS升压站方案则是将主变和GIS等设备布置于主厂房下游侧的地下主变洞内,山顶无出线场。

  技术上,GIS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检修等性能指标远优于敞开式常规设备。经济上,虽然GIS设备投资相对较大,但在设备、土建、运行费等的综合费用上,地下GIS方案均比两个地面方案省。施工进度上,由于电站发电工期是受大坝施工进度控制,地下GIS方案增加主变洞后并不会影响发电工期。安全性上,地下GIS方案由于无地面升压站的大面积和高边坡开挖,因而在避免高边坡开挖、提高升压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方面优越于地面方案。因此,招标设计阶段采用了技术经济条件优越的地下GIS升压站方案。

  为选择合理的出线方案,对电站高压出线进行了三个方案的比较:方案一为往左岸挡水坝出线;方案二为往主变洞顶部山坡出线;方案三为往尾水渠上游侧边坡出线。

  方案一考虑从主变洞设高压电缆廊道出至消力池左侧137.0m高程平台,然后接进大坝138.0m高程横向廊道,再经坝内电梯井引至左岸坝段下游坝坡214.0m高程出线平台之后出线。设计中曾比较过采用水平廊道加竖井于副厂房右侧位置引至左岸坝段坝址处,然后沿坝坡上至出线平台的方案,但因该方案与大坝施工干扰大、施工安装困难、运行维修不便、投资节省不多而被放弃。

  方案二考虑在主变洞右端设电缆竖井直通地面出线场。该方案需在山坡上设有出线场,同时为满足出线场的施工、对外交通及运行检修的需要,需设一条长约240m的出线场对外公路。对外公路布置于尾水平台公路和上坝公路之间,三条公路相对较集中,边坡总高度约达140m,山坡地质条件较差。该方案高边坡问题非常突出,边坡处理工程量大,运行安全性差。

  方案三考虑以水平廊道和竖井引线至尾水渠上游侧开挖边坡上的出线场。该方案可减少一定的土建工程量,但220kV出线直接跨右江,其平面位置距大坝消力池较近,跨江高压线kV出线以及出线场设备受大坝泄洪雾化影响严重,运行安全难以保证。

  安装、运行条件上,方案一的出线设备和线路运行安全可靠、维护方便,但电缆竖井较高,安装有一定难度;方案二的户外设备和线路均能安全运行,但出线场为高差较大的阶梯式布置,运行维护不够方便,电缆竖井也较高,安装也有一定难度;方案三的出线设备安装相对简单,但设备及220kV出线受大坝泄洪影响严重,难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投资方面,方案三投资最省,方案一次之,方案二最高。

  综上所述,方案二的技术经济评价最差,方案三虽可省投资,但难于保证设备和220kV线路的安全运行,方案一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占优,因此选择方案一即往左岸挡水坝段出线为电站高压出线厂房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

  初设阶段,厂房防渗帷幕与大坝防渗帷幕相结合,防渗帷幕距厂房较远,帷幕的中下部为透水性较强的榴江组地层,所设帷幕难于形成封闭型的帷幕。招标设计阶段,为增加厂房防渗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地下水位、控制渗透压力、保证洞室围岩稳定,确保电站运行安全,设置了独立的厂房防渗排水系统,即在厂房上游侧及左、右侧设置厂房防渗帷幕及排水幕,防渗帷幕底设至相对隔水层。共布置有两层灌浆廊道和两层排水廊道,左、右侧排水廊道均与灌浆廊道共用,廊道断面宽3.0m,高3.5m。为加强排水效果,厂房左侧廊道排水孔的间距比初设阶段的间距要小。另外,引水隧洞在厂房上游边墙前设置有长约44m的钢板衬砌,钢衬段首部设环形阻水灌浆帷幕,此帷幕与厂房防渗帷幕相连接,以加强防渗效果。厂房上游侧排水廊道布置方案研究中,对其顶层廊道设置的必要性几经反复论证,从渗流场理论计算成果看,不设顶层排水廊道是可行的,但设计中吸取国内外地下厂房工程防渗排水设计和运行的经验教训,考虑到水库蓄水后在库水以及降雨的作用下地下洞室围岩地下水运动的复杂性,从工程运行安全考虑,最终保留了顶层排水廊道。渗流场计算成果表明,优化后的防渗排水系统设计合理,防渗排水效果显着。

  初设阶段,尾水主洞按顺坡布置,从1#尾水支洞末端的宽8m、高9.41m渐变至2#尾水支洞与主洞轴线m,此后主洞断面不变。

  招标设计阶段对初设尾水隧洞布置方案补充进行了调保及尾水系统水力学计算,成果表明:在常遇洪水位(即50年一遇洪水,大坝控泄流量3000m3/s相应尾水位126.6m)以下额时,尾水主洞为明流状态,过渡过程中除尾水主洞上游端渐变段出现明满流交替外,其余段未出现明满流交替;下游水位在131.5m附近时,发生明显的明满流交替;某些工况下,可能发生较为剧烈的压力(水面)陡升和陡降。

  为避免气囊气垫的产生和明满流交替,招标设计阶段将尾水主洞洞底由初设的顺坡改为平底,洞顶由顺坡改为5%纵坡的上翘型,尾水支洞与尾水主洞的连接由初设的顺坡改为反坡。尾水主洞洞高21.5m~26.2m,洞宽在上游端长18.82m段从8m渐变至13m,此后宽度不变。调保及尾水水力学计算成果表明:修改后的尾水系统布置可满足机组调节保证要求,尾水隧洞在常遇洪水时能保持明流状态,不出现明满流交替,尾水主洞中为完全明流或完全满流时,尾水主洞及尾水渠的压力和水位波动均较小。

  初设阶段,为满足尾水隧洞的检修需要,尾水主洞出口段预留一道检修闸门槽,以后拟采用临时闸门及临时启闭设备进行挡水检修。经招标设计阶段进一步的方案比较,尾水隧洞的检修考虑采用在尾水渠115m高程平台堆筑临时围堰的方法挡水检修,从而取消了初设预留的检修闸门槽,尾水平台宽度相应减小。

  招标设计阶段地下主要洞室布置的变动主要是由初设的“主厂房+尾闸室”一大一小洞室布置改为“主厂房+主变洞”两大洞室布置。

  主厂房长147m,顶拱跨度20.7m,最大高度49m。主厂房总长度比初设增加了13m,主要是因为采用地下GIS升压站方案后机电设备布置所需而增加了副厂房的长度。为减小地下厂房跨度和高度,经机电设备布置优化,厂房顶拱宽度比初设减少了0.5m,厂房宽度由初设的20m缩小为19.5m,厂房高度由初设的50m降为49m。厂房吊车梁上游侧采用岩锚梁,下游侧因母线廊道拱顶距吊车梁底较近,故采用普通带柱吊车梁型式。

  主变洞与主厂房平行布置,两洞室间的岩柱厚度为20.5m,约为一倍洞跨,主变洞的上覆有效岩体厚度约为18m,属于浅埋洞室。主变洞长93.8m,宽19.2m,高24.8m。主变洞内设主变室和尾闸室,右端设有一内径4m、高27m的通至地面的排风竖井。根据闸门井布置及闸门检修方面的优化,尾闸室宽度由初设的6m减少至5.4m。

  主厂房与主变洞之间布置有4条母线廊道,廊道底高程由初设的与母线层高程平齐抬高为与发电机层高程平齐,廊道宽5.5~6.5m,高5.5~7m。

  交通洞洞口至主变洞段,宽8.0m,高6.5m,与初设相同,主变洞至主厂房段,因运输、安装主变需要,宽度增大至11m,高度增加至9.25m。通风疏散洞为保证与主变洞间有一定的岩柱厚度,比初设右移了9.85m。疏散洞洞宽8m,高6.5m,与初设相同,洞底高程结合副厂房楼层布置情况拟定为137.6m,比初设的139.2m低。因机电布置需要,疏散洞在主变洞至副厂房段需深挖至发电机层高程。防渗排水廊道及尾水隧洞布置如2.3、2.4所述。

  初设阶段是在进水塔附近位置进行地应力测试,成果仅有一组,其成果表明,厂房区地应力场是具有垂直方向的构造应力场。招标设计阶段在地下主厂房位置重新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其成果表明,厂房区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向,量值5~7MPa,方位角45°~72°,倾角-13°~0°,最小主应力量值2~3.5MPa,倾角较大,平均为63°,厂房区属于中等地应力区,且以水平构造应力场为主。两个阶段的地应力测试成果的主要差别在于最大主应力方向不同,方位角也不同。根据地质构造形迹及应变计标定试验成果等综合分析判断,招标设计阶段地应力测试成果比初设成果合理,更具可信性。

  地下厂房洞室围岩无大的构造断裂,但裂隙较发育,除初设探明的四组主要节理裂隙外,进一步的地质工作表明,厂房洞室区域内尚存在S3、S4两条构造蚀变带和一条规模较大的节理J163,其中S3和J163从主厂房和主变洞之间通过。S3、S4构造蚀变带宽0.2~0.5m,组成物为构造蚀变辉绿岩,胶结好、强度高,但具有易风化和遇水易软化特点。J163节理充填8~15cm厚的方解石、岩屑及泥岩,呈闭合~稍张状。构造蚀变带及节理的发育对洞室的围岩稳定存在不利的影响。

  鉴于地下洞室布置方案改变、地应力测试成果不同、地质条件的进一步探明,招标设计阶段,对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重新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计算中,模拟了洞室围岩中的主要裂隙及其组合、渗流场作用、不同的开挖程序及支护措施,并采用实测地应力场进行计算,成果表明:主厂房、主变洞、尾水主洞的顶拱及主厂房上游边墙的塑性区均较小,只有2~4m;地下洞室的位移不大,均属于正常值范围;因主厂房与主变洞之间的岩柱厚度较小且受S3和J163影响,局部部位塑性区、拉损区较大,需加强支护;在采用喷混凝土加系统锚杆、局部采用张拉锚杆或预应力锚索加固的支护措施以及推荐采用的地下洞室开挖支护程序的情况下,洞室围岩稳定是可以保证的,洞室布置是可行、合理的。

  经过多方案的研究、多专题的论证和多方面专家的咨询,招标设计阶段百色水电站建筑物采用了上述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现提出对其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与同仁们探讨,期望能在工程实施阶段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初设阶段,母线廊道底高程与母线层平齐,母线廊道与尾水管间的最小岩柱厚度约8m。招标设计阶段,考虑到洞室围岩裂隙较发育,同时结合机电布置需要并方便交通和运行管理,将母线廊道底高程抬高至发电机层高程,以加大母线廊道与尾水管间的岩柱厚度,但母线廊道抬高后,母线廊道拱顶已接近于吊车梁底高程,因此,主厂房下游侧采用了普通的有柱吊车梁型式,柱底座落于水轮机层高程。

  采用普通有柱吊车梁,需等到厂房开挖完成后或柱基础有持力岩基后才能开始浇筑柱和吊车梁,而采用岩锚梁可在地下厂房开挖至中部时(高出发电机层高程约5m)即可开始进行岩锚梁锚杆及混凝土施工,这样可提前安装吊车、提早投入使用,为洞室下部的开挖、机电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提供方便,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经分析并参照其它工程的经验,可缩短工期约3~4个月),降低工程造价。因此,研究主厂房下游侧采用岩锚梁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要采用岩锚梁,可考虑将母线廊道降低至母线层,保证廊道顶至岩锚梁底有足够厚度的岩体,廊道与尾水管之间的岩柱稳定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程序并加强支护措施予以保证。另外也可考虑在现方案情况下,在母线廊道洞口处设支承吊车梁的城门拱结构(洞口处机电布置需相应作调整),这样吊车梁可按常规岩锚梁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工程地下厂房围岩裂隙较发育的地质条件下,需深入研究围岩开挖变形对岩锚梁锚杆受力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围岩稳定及岩锚梁锚杆受力的可靠度,以保证岩锚梁的使用安全。

  从消除因温度荷载、温度变化或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可能引起钢管的附加应力的角度出发,招标文件中,厂房蜗壳压力钢管设置了伸缩节。

  设置伸缩节固然有其优点,但必然增加投资,增加制造、安装和维修的困难。本工程不是高地温地区,压力钢管又是深埋于辉绿岩体内的地下埋管,辉绿岩无断层通过,地下环境中温度变幅也较小,钢管外包的混凝土是在围岩变形稳定或基本稳定后才进行浇筑,因此,温度荷载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较小,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性很小,混凝土干缩或膨胀产生的应力可通过工程措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此本工程取消伸缩节是可行的。国内近几年施工的地下厂房工程,大多也不设伸缩节,这也是可以借鉴的。

  对于本工程是否应用钢纤维喷混凝土问题,各方面的观点不尽相同。笔者认为,钢纤维喷混凝土与一般喷混凝土相比,具有良好的韧性、延展性、耐磨性和抗裂性,同时具有简化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的优点,并具有较好的施工安全性,可以缓解围岩应力重分布造成的破坏,采用钢纤维喷混凝土和锚杆、锚索相结合作为永久支护,可获取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应推广应用。

  本工程地下洞室围岩支护中可考虑采用钢纤维喷混凝土技术,特别是在大跨度洞室的顶拱和边墙、不良地质部位、围岩产生较大塑性区和拉损区部位、交叉洞口部位及变形较大的部位,采用钢纤维喷混凝土是适宜的、有效的。应用钢纤维喷混凝土除需进行理论研究外,尚应进行现场试验,以检验施工工艺及喷射效果,测试钢纤维喷混凝土力学指标,确定最佳配合比,验证适宜性,从而保证钢纤维喷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发挥有效的支护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愈来愈少的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而标准厂房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大的节约土地资源。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大力建设标准厂房已成为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1.1标准厂房的定义。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功能特点,为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平台。

  1.2建设标准厂房的重要意义。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用地紧张矛盾;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培育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1.3标准厂房建设的原则。建设标准厂房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建设标准厂房要把有限土地资源与企业用地需求巧妙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要把标准厂房的建设与产业发展特点相结合。三是要把标准厂房建设的推广应用与招商引资相结合。

  2.1坚持科学规划。规划是“龙头”,是决定标准厂房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抓好规划上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重点区域,要求在编制或修编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规划时,必须将标准厂房建设规划纳入总体布局,将标准厂房规划在工业园区(开发区)内,重点以建设标准厂房为主,不允许零星布点、无序建设。二是要强调产业特色,在编制标准厂房建设规划时,都要求标准厂房集中区的产业定位与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相一致。三是要注重规模效应,建议镇级以上建设的标准厂房,单个区块的规划面积不得小于150亩。

  2.2坚持政府主导。采取行政措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保障标准厂房建设用地。例如:用地指标单独带帽下达,政府明确规定:新增工业用地的10%以上,各工业园区(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的20%以上,专项用于标准厂房建设。

  2.3坚持多元投资。标准厂房的建设主要有三大模式:一是政府投资型,这类标准厂房统一由政府的国有投资公司或乡镇(街道)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建成后按成本出售厂房,将其作为该产业孵化器。二是村级投资型,这类标准厂房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目的,由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投资主体,总体规模较小,档次相对较低。三是企业投资型,这类标准厂房以民资、外资为投资主体,通常由某个龙头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建成后吸引相关产业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4坚持政策扶持。标准厂房作为解决当前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制约、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新模式,要使其真正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加快推进步伐,就有必要借助于扶持政策加以引导和鼓励。如每年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标准厂房建设业主和承租企业的补助等;如从用地、项目审批、税费减免、基础设施配套、金融扶持等方面全方位加大对标准厂房建设的扶持力度;如开启标准厂房审批绿色通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标准厂房按揭贷款等;如设立标准厂房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政府确认的非自用标准厂房补助。

  具体地说,就是认清“四大趋势”、“六大需求”。“四大趋势”:认清土地政策越来越严厉,企业用地门槛越来越高的趋势;认清工业布局越来越集中,小型微利企业强制要求进入标准厂房的趋势;认清产业集聚越来越必然,企业将更多利用公共平台和服务的趋势;认清科技创业越来越普遍,中小型研究机构和研发中心将大力发展的趋势。“六大需求”是:继续扩大吸引外商的需求,小型微利企业拆迁安置的需求,小企业成长创业的需求,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的需求,龙头产业延伸配套的需求和地方税源经济扶持培植的需求。这些趋势和需求说明,标准厂房前途光明。同时要注意三个局限:即标准厂房只适用规模较小、企业初创、资本不足、生产轻型、工艺常规、短期过渡的小型企业的局限;标准厂房的可用性受制于通用性、标准化的局限;标准厂房从目前来看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长远效益大于短期效益的局限。也就是说,标准厂房既有其价值的一面,也有其局限的一面。它是一个针对特殊层面企业的过渡型、培育型载体,是一个城市和地区带有某种基础性、基本型的产业发展平台。基于这样的背景情况,标准厂房发展方向应是:把控总量,稳妥发展。

  一是鼓励多元投入。在保证政府资本必要投入的情况下,更多鼓励民资进入,特别是鼓励国际知名的工业地产商进入,通过专业国际公司的带动,全面提升标准厂房的建设理念、思路、机制和档次,提升标准厂房的整体建设水平。二是分层分档发展标准厂房。根据现实可行,民资厂房主要针对内资小企业和小型科技型企业发展一般档次的标准厂房;外资要发展符合国际理念的中高档次标准厂房;政府主要承担公益性的且难以市场化的载体建设,如培育孵化科技型小企业的标准厂房建设,以及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特定外资项目的厂房定制代建。三是支持标准厂房建设的充分市场化,政府一般不参与标准厂房建设的市场竞争。四是继续鼓励现有企业挖潜发展标准厂房。在土地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广民资代建模式,把农村闲置土地和富余资本结合起来,延伸自身产业,建设标准厂房,扩大合资合作。

  一是统一布局。各地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集约高效、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等基本原则,根据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和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建设规划,抓紧研究制定标准厂房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原则上集中建设在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和成规模的工业集中区,并设定相应的规模门槛和产业定向,杜绝见缝插针、零星开发。二是根据规划,分头建设。实行政府统一规划,入驻企业或建设主体根据政府的具体规划和标准厂房的基本要求,分头建设。这样,既调动全社会的建设积极性,又符合政府发展意图。三是突出产业集聚。标准厂房要围绕产业来布局和建设,要根据各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重点,有选择、有针对地建设专题性标准厂房,如服装工业园、电子工业园。要善于依托本地产业龙头,利用行业协会力量,发展产业配套性主题工业园。四是强化功能配套。要在标准厂房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物流、研发、检测等技术功能和信息、金融等公共平台,要总结长三角模具城的成功做法,依靠功能提升,扩大产业集聚度和产品档次。要明确标准厂房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标准,提高服务能力。五是设立标准厂房的建设规范。如标准厂房的最低规模标准、容积率标准、投资强度标准、建设周期标准、用途调整规定等,杜绝短期行为和恶意套利。六是建立标准厂房的租售信息平台,形成必要的供需服务平台。

  一是明确标准厂房的合理身份。标准厂房是一个特殊产品,鉴于标准厂房的工业用途性质,在具体政策上,对照相关标准应给予适当优惠。二是在规费和税金上给予倾斜。建议专题研究标准厂房的规费标准,把目前各地变通自定的规费标准统一起来,变随意为合规。同时对过高的租金收入税率作适当下调。三是探索租售管理上的科学办法,特别是出售管理。建议实行厂房出售“两次交易并一次,通过变更业主的方式完成权属交易”,减轻企业负担,减少交易障碍。四是继续探索标准厂房租金补贴的机制和方式。建议租金补贴与政府“包租”模式相结合,对政府包租用于招商的标准厂房,通过核定恰当的包租价格,间接给予开发企业相应的市场差价补贴。五是支持有限的用地优先考虑发展标准厂房。特别是经济转型中的城区建设。同时要出台促进搬迁企业,特别是服装、轻工类企业进入标准厂房的优惠鼓励政策。

  本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宝安区观澜街道办工业区内,拟建设成为桂盟链条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生产厂区,用地面积50358.51,厂区整体布局营造实现了对地形要素的高效率规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将生产区放在西侧主体部位,生活辅助设施部分放在西侧T形区域内,主体厂房用其空间体量强调了服务的特定目的和内容的独立性,多个厂房并列均匀,各相同性的几何性质是生产区集中式布局表现出一种向心的静态质量,生活区用折线形规则体量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内营造出内敛的休闲空间,实现了由元素到活泼的现实需求,总体规划充分表现出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线合理的厂区规划理念.

  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设于城市规划路上,用于生产、货流,生产流线明确划分,有效地避免干扰;次要出入口主要满足工人的生活、后勤出入,与生产流线完全区分开来,设于城市支路上,同时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厂区规划中1、2、3#厂房占主体地位,与其他事业部(1)、(2)并列平行布置,将主要加工生产和辅助加工集中设置,以满足业主方特定的工艺流程需求,将分条车间与主体厂房垂直相对,以方便原材料快捷的运输到加工车间,减少运输交叉。厂区的研发楼设于主要出入口处,与分条车间相接、靠近主要厂房,以方便工人进行开发、研制、洽谈、管理等工作的有效进行。员工的生活服务设施设在厂区的东面,可提供食宿、休闲等多种功能,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

  本规划中厂区共有9栋主要建筑,其中包括1、2、3#厂房,其他事业部(1)、(2)和分条车间,研发楼,员工宿舍。

  1、2、3#厂房为生产链条的主要厂房,各栋厂房的主生产区尺度相似,室内为大跨度的空间,长度30m,净高9.8m,在厂房尾部设有电机房、工程用房、水池等特殊的设备用房,端部设有仓储空间。厂房屋面采用斜线形盖板,创造厂区面临城市主干道的纵向视觉变化感。

  其他事业部(1)、(2)为电子类传动产品生产车间和库房,室内为开敞的空间形式,厂房的一层层高7米,二至四层层高4.2米,两端和中部设计竖向交通空间,符合生产的流线要求;分条车间一层为原材料仓库,二、三层为传动产品生产车间,四层划分为多种研发区,一层层高7米,其余层层高3.9米。多层厂房整体线条流畅,简单,仅用竖向交通空间进行立面上的凹凸感。

  研发楼是集开发新产品、企业管理为一体的主要空间,故在设置研发室和产品库房之外,还设有企业的展示空间。整体设计采用简洁、大方的手法,外观清雅。

  员工宿舍(1)设计为顺应地形变化,外观采用直角形,宿舍包含一条内廊和一条外廊,除员工居室单独居住外,卫生间、阳台、休息厅均为公共活动空间,竖向交通空间设在端部和中部,共十一层。员工宿舍(2)一、二层为员工食堂,就近解决工人的餐饮问题,三层至八层为工人的集体宿舍,每层均提供公共的活动空间。两栋建筑设计手法、风格保持一致,优化了员工的生活后勤条件。

  厂区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进厂――卸货――分条――2#厂房粗加工――1#、3#厂房精加工――成品包装储藏――成品出厂。

  按照生产运输的需要,在靠近主要出入口设置了两个大于35mX35m的货物装卸广场。由分条车间将原材料运输至2#车间,通过厂房之间的通道将半成品用叉车运输到1#、3#厂房,厂房内部的产品运输主要依靠内部的吊车来进行运输。

  电子类传动原材料经由装卸广场卸货后由其他事业部(2)先进行加工,之后运输到其他事业部(1)进行细加工完成之后运出厂区。

  厂区停车位分散布置,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在主要出入口和员工宿舍区附近均有设置,以方便人群需求。

  1、2、3#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类别为戊类。其他事业部(1)、(2)和分条车间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类别为戊类厂房。员工宿舍楼的耐火等级为二级,且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单层厂房之间、单层厂房与多层厂房之间、多层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大于等于10米,员工宿舍与厂房之间的间距大于13米,员工宿舍(1)与员工宿舍(2)之间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本规划方案中厂区建筑防火间距均满足规范间距要求。

  员工宿舍(1)建筑高度为38米,为满足《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的设计要求,沿建筑周边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在宿舍南面和西面设计了一个转折形路面宽大于6米的消防登高面。

  员工宿舍(2)建筑高度为37米,为满足《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设计要求,在其西面消防车道上设置了宽度大于6m长度大于一个长边的消防登高面。

  员工宿舍(1)、员工宿舍(2)两栋二类高层建筑内按每层设置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

  员工宿舍楼每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大于等于2个,采用封闭式楼梯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小于3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小于15米。

  通过实例分析,厂区内员工宿舍楼,有一半以上的居室可以达到大寒日日照数大于等于三小时的宿舍建筑日照标准。满足国家有关日照要求规范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

  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专项资金补助的对象限定在今年新确定的第六轮集体经济薄弱村范围内。

  2、标准厂房必须由相应资质的建设单位根据租房企业的项目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造价控制在每平方米500—800元范围。

  1、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要贯彻落实好“自愿申请、组织评定、可行有效、优化提升”的原则,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2、标准厂房必须在落实租房企业、符合镇工业集中区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前提下,经市审核批准后,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在镇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建造。开工前须向市扶贫办提供书面申请,写明建造规划、资金安排、厂房建设标准和面积、租房企业情况。规划、建设等部门对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的相关收费项目,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适当减免和优惠。

  3、标准厂房由所在镇的镇政府委托镇工业园区管委会或其他合适的单位统一负责规划设计和招标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政发〔20**〕65号)执行。由市国土局负责在矿山、窑厂复垦土地集中指标中解决专项用地指标,镇政府负责办理用地手续和解决征地费用。土地使用权证以所在薄弱村名义办理。对用地和费用,凡是本市地方性收费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国土部门负责办理减免手续。

  4、厂房竣工后,镇政府要按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规定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标准厂房的房产证以所在薄弱村名义办理,费用由所在镇解决。房管部门在办理房产证时按原收费标准减半收取登记费。

  5、在标准厂房的工程决算书、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齐备的前提下,市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标准厂房建设的最终审核验收。

  6、镇工业集中区内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和空闲厂房直接划拨给薄弱村的,在办理好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过户变更手续、租房企业进驻后,也可申请市级审核验收和享受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专项资金补助。

  7、薄弱村在符合集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并落实承租对象后建造或购置服务业用房,可比照标准厂房建设享受专项资金补助。

  1、标准厂房建设资金由市、镇两级按7:3比例分担,市级承担的建设资金每村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3、市级承担的建设资金实行总额控制,每年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在厂房验收合格后分三年拨付,第一年支付40%,第二、第三年各支付30%。具体由市财政局审核后拨付。

  1、所在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对薄弱村标准厂房的道路、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要做好配套工作。

  a区(电子型)厂房一期封关运作后开始建设(其中含筹建时建设的共计8210平方米两幢厂房),建设面积12,0156平方米,总用地面积96,900平方米,容积率为1.24,绿化率25%,下半年陆续投入使用。a区厂房设计特点为整体布局中高南北两头低,厂房建设层数从2至4层。单幢建筑面积从5000至0平方米,适用范围广,对于大体量的厂房设计中功能上考虑每层平面左右分隔和按楼层上下分隔。

  建设的b区(电子型)厂房总建筑面积112,250.63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00,403平方米,容积率1.12,绿化率31%。b区厂房设计上进一步优化,总平面布局高低错落、秩序井然,形成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渐高的建筑造型,内部道路强化了货物流线通道,厂房的卸货平台均围绕货运主干道布置,在西侧出入口设有大型货车停车场。入口与厂区周围6米外环线形成人流路线,从而达到人流和货流的相互分开,保证交通路线的畅通和安全。另外在二层以上设立开放的平台,安装可开启栏杆,方便企业吊装大型设备。

  c区厂房为环保产业园投资建设,布局为机械、电子混合型厂房。规划总建筑面积136,43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50,113平方米,容积率0.9,目前已建设面积4.55万平方米,其中机械型3.11万平方米,电子型1.44万平方米。

  10月启动d区(机械型)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已建成八幢单层,两幢两层总面积45,472平方米,其中容积率0.72,绿化率31%。d区厂房总体布局按照一条贯穿东西的中轴路相对布置中轴路不仅是物流通道,也是景观中轴。机械厂房采用混凝土结构轻钢屋面,吊车荷载5吨,单层机械厂房设计层高9.9米,两层机械厂房底层高8.4米,二层高6米。每幢厂房办公区主立面设计上,采用玻璃幕墙,悬挑钢结构玻璃雨蓬,突出立面效果,大方气派,受到入驻企业好评。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工业厂房规范设置的支持,厂房设置中的给水与排水设置更是重要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与生产水平的飞速提升,工业厂房设置也朝着系统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改进,厂房的给水排水装置水平正逐渐提升。本文结合一般性工业厂房室内给排水需求特点及装置现状,对室内生产给排水、生活及排水、消防给水、淋浴间给排水、屋面雨水内排的等方面的设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厂房生产给水环节,结合厂房生产实际设计生产给水管线,并依照日常工作量、不同时间段的用水量及用水集中分布区域准确计算并进行供水管线设计规划,根据既定管线设计及生产需求灵活选用变频调速水泵或其他水泵辅助供水。深入厂房内部生产环节,了解并分析供水系统结垢情况,适当调整管线设计,保障供水管线末端正常供水,同时为日常使用中阻垢缓蚀剂的使用提供方便。

  根据化工厂房污水有机物含量、排放量、排放频率及化学性质灵活选用排水管材,苯胺、硝基苯类污水可选用陶瓷管材及其他优质管材,尽量将排水管线架空敷设规划建设,避免污水排放环节管道检修困难及污染、中毒现象。

  生产废水的排放环节设计同样要对废水成分、排放量、排放频率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一般性的废水排放管道为焊接钢管,含酸碱物质的废水则应选用U-PVC管道。着重对排水管道的水弯部分进行设计规划,以避免实际厂房排水过程发生气体进入厂房的问题。

  室内生产区域生产性区域及员工所用厕所等处对日常排水要求相对更高,因而需要合理安装地漏以方面快速、畅通排水。

  化工厂房内部生活给水排水管道的选用以PPR管道为主。当前的厂房厕所等部分排水设施均完备,但室内生产区域等生产性区域则忽略了排水设施的安装与调控,虽然一般情况下,厂房室内生产区域没有大量的排水需求,但是一旦生产过程中发生失误、管道漏水,加之一般的生产室内生产区域规模相对更大,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难度极大,若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不仅严重影响工业厂房室内生产区域正常生产工作,还会造成厂房室内生产区域内部设备设施及建筑损毁,造成生产质量、经济效益双重打击。因而,工业厂房在进行室内生产区域排水建设之时,应当严格依照厂房室内生产区域日常生产工作的用水需求、排水特点对日常排水需求进行估测,并预测各种漏水、操作不当等意外事故所需排水标准,促进日常生产效率的提升。

  工业厂房的淋浴间是另一用水量较大、排水要求较高的区域。在对厂房淋浴间给水、排水设施进行选用及安装时,要尽量以避免各淋浴器阀门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基本原则,对于多人淋浴间,要将配水管道设置为环形,这是根据工业厂房中职工人数多、淋浴器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高度集中等系列特点,结合其他成功的厂房淋浴间设置案例,合理设置环形配水管道,以提升淋浴供水、排水质量。

  根据我国相关建筑消防设计规定内容可知:化工厂房应根据室内布局选用合适的消火栓及消防竖管,四层以上的化工厂房应将消防竖管两两连接成环状,并依照相应流量设定合理的管径大小。

  一般说来,化工厂房内部消防栓及消防竖管的管径需≥100mm,具体管径按实际情况计算得出。

  设体积流量为Vs,质量流量为ωs,流速为u,垂直于流向的截面面积为A,质量流速(单位时间单位截面流过的流体质量)为G,管道内径为d,则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化工厂房的屋面雨水排水设计从上世纪5、60年代便开始兴起,至今已比较纯熟,逐渐出现了化工厂房屋面雨水内排的设计与建设方式,此种屋面排水方式可通过在厂房屋面设置雨水斗、在厂房内部设置雨水管道的方式实现高效的厂房屋面雨水处理,由于设计理念与化工厂房建筑跨度、曲折度等特点相符而受到广泛推崇。实际规划时,可根据化工厂房建筑结构等灵活选用单斗或多斗雨水排水系统。若厂房生产废水处理要求高、有意节省废水排出管道,就可选用敞开系统,但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密闭系统,设立雨水斗及立管收集与排放雨水。

  工业厂房室内生产区域等生产区域、卫生间及餐厅等卫生饮食区域供排水需求不同,相应的供水排水管道也错综复杂,实际生产及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不同区域、不同管道的综合布局及管理工作。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厂房内部不同区域设施设备分布情况、管线分布、管线及设施大小、管线材质、供排水设施附件等特点,同时充分结合厂房内部各室内生产区域实际生产特点,综合制定并调整厂房内部管线综合管理方案,将各区域管线合理安置,尽量减少管道交叉、打弯等现象,在控制管线安装成本及日常维护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供排水质量与安全度,降低使用及管理风险。

  在规划厂房室内管道之时,要注意总结以往设置经验、借鉴其他工业厂房成功的管线规划案例,首先以主要管道、空间占用范围大的管道开始规划,这些主要管道规划完毕后,可依照原定设计图纸将其与管道水平移动以避让主要管道,从而避免交叉、打弯;出现管线交叉问题时,还应以重力流管道的规划为主,而压力流管道则随后规划,热水管的规划也比冷水管的规划更为重要;每一步设计安装工作都应评估管道后期使用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线规划设计时,要时时考虑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此外,以“成行成排,间距协调”的原则使整体布局美观大方,实现厂房室内管道规划设置安全、顺畅、美观的最终目的。

  工业厂房室内给水与排水管理应以室内生产区域及淋浴间等用水较为频繁、对水循环要求较高的部分为主要工作中心。洗手间等区域的给排水管道规划设置应重点结合厂房作息时间、实际人数、卫生器数量等特点,规模大、人数多、使用频繁、卫生器数量多的厂房卫生间尽量使用环形通气管,以保障供排水顺畅、安全;多人淋浴间供排水管道的规划安装也应设置环形给水管。厂房室内的综合管道布局管理工作应遵循大管优先、热水管优先、重力流管优先的原则开展。

  [1] 李晓辉,张千军,董占国等.某六氟化硫生产厂给排水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43.

  [2] 李生毅,陈桂凤,陈健等.新型塑料管材的性能及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9,32(5):216-218.

  [3] 徐正好.基于水平衡的某公司化工事业部用水和排水回用评价与分析[J].给水排水,2009,35(7):58-62.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布置主要以设备的合理布置为原则,既要求保证火力发电厂能够顺利生产,也要优化设备布置结构,节约厂房面积,减少资源损耗。具体分为以下两点。

  在主厂房规划上,要求结构简单、形状规则,尽量减少墙壁拐角、狭长走廊的数量,不仅有助于节约占地面积,也有利于机械设备的摆放,提高地面使用率。在进行主厂房规划设计时,应该准确计算主厂房的承受质量程度、受力点等,将质量大的设备放置在中间位置,在边缘处设置质量小的设备,使主厂房的受力均匀,有助于火力发电厂长久生产运作。

  由于火力发电厂设备以大、重型器械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物料运送高度较低,因此,在规划设计上应该结合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主厂房的高度,降低主厂房的承重。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主厂房一般需要配置防震缝,可以有效避免各厂房和设施在地震时相互挤压、碰撞,造成破坏。防震缝的设置应该结合主厂房内设备的布置位置,充分考虑到各个设备的体型、作用等因素,将其主要设置在锅炉建筑、加热器平台、结构不同的相邻建筑之间,保证防震缝的有效运作。严格控制防震缝的质量,使沉降缝和温度伸缩缝的规格达到规定的标准,进一步加强主厂房的防震功能。

  为了保证主厂房能够顺利生产运作,一般按照主厂房的框架结构、设备功能等将主厂房进行分区,使设备及系统功能集中、分区明确,运作流程合理、便捷,因此除了科学地设计主厂房结构,根据设施位置对设备进行合理调整也非常重要。

  根据以上优化方向,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需要优化结构的有,汽机房、煤仓、除氧间、锅炉房、配电房等,需要对设备位置进行优化的有输煤、栈桥、电气、热控、化学等设备。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厂房结构,设备配置特点、设备组合等因素进行结合,综合考虑,规划优化方案。

  汽机房的改进方向主要是汽机房跨度和柱距的优化、汽机房高度优化以及内部设备优化等。汽机房跨度和柱距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水泵汽轮机组的型号大小、辅机设备的设置、电线的布置方式等。汽机房的宽度一般采用计算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离两侧相等时的跨度的方法。

  汽机房柱距的长度计算主要由磨煤机、凝汽器的尺寸决定,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磨煤机和凝汽器的运作空间大小,摆放位置等因素,根据汽机房的纵向总长度和设施位置确定柱距之间的距离。

  汽机房的高度优化需要结合汽机房内低压缸和凝汽器的设备型号和摆放方式,以及中间夹层中的电缆、管道所占用的空间高度进行综合计算,在设备顺利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空间高度,减少主厂房的自重,保证主厂房结构的稳定。

  关于汽机房内部设施布置的优化,应该主要考虑汽机房的设备功能,规划出科学的设置方案。将汽机房的运转层和夹层的设备尽量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方便各个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将汽轮发电机组按照纵向的方位排列,将汽轮发电机基座按照环型方式布置,保证发电机头朝向的统一,有利于在汽机房扩建时减少设备的移动,节约时间和成本。将汽机房整体按照功能划分的排列方法进行设置,将功能相同的设备集中起来,以功能块的方式排列,例如分为汽轮机系统块、循环冷却水系统块等。将主汽、蒸汽、主给水等辅助管道尽量靠近除氧间,使汽机房设施布置简单明了,减少管道绕行,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除氧间的宽度、柱距和层高设置方式和汽机房相似,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电力运行是否顺利和维修是否便捷。煤仓的布置应该综合考虑主厂房其他设备的位置,以煤块运输路线短、绕行少为原则,避免阻碍其他设备的运行。

  引风机和排烟口的设置一般需要根据机组的容量大小决定,例如600MW以下的容量机组在布置优化上需要使引风机横向分部,使主厂房的烟气输送到引风机内进行处理,再由烟囱的水平烟道直接排入大气。600MW以上的容量机组所需排放的烟气较大,所以引风机之间的间隔距离也相对较大,预留下来的场地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场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将引风机进行纵向排列,在引风机上方设置出口烟道,将引风机出口烟道进行合并,在水平烟道内设置导流隔板。引风机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主厂房的场地使用率,减少火力发电厂投资费用,提高了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在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优化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主厂房内各个功能块进行优化设置,还需要将功能块之间相互结合,在整体上优化主厂房的设备设置方案。例如汽机房、除氧间和锅炉房的排列方式,将影响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因此在优化方案中,一般按照汽机房、除氧间、煤仓和锅炉房的顺序布置,如果火力发电厂规模较大,也可以按照将除氧间设置在A排柱外部的方式布置,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减少设备之间的距离,缩短管道长度,减少能源运输的损耗。在锅炉和烟气排放设备的排列顺序上,应该依次按照锅炉房、排烟设备、送风机、除尘设备和引风机的排列顺序,保证烟气得到有效的处理,提高排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放效率。

  根据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要求,将主厂房内框架布置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主厂房的生产安全,还能够提高其他设施的性能。具体优化措施为,将屋架上的水平支撑梁按照封闭的方式进行排列,加强水平框架的支撑作用,使垂直支柱通长到底,使框架受力分部均匀,这样不仅能够使主厂房框架承担较大的楼层荷载,还能够提高抗震指数,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降低突况给主厂房设备造成的损害。

  随着火力发电厂生产需求不断加大,对生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设计人员应该重视主厂房的结构设计、设备布置,结合火力发电厂的规模和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对主厂房的建筑结构和主厂房内设备布置进行优化。科学的优化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较少设备投资成本,减低资源的损耗,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1]潘振达. 火力发电厂超长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分析及裂缝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在我市上报的《市人民政府关于赴等地招商考察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再勇同志外出招商的效果很好。各市、州、县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学习这种方法,定期带头上门招商。既节约经费,又求实效。要大力推广上门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大力推进开发园区的标准厂房建设。”按照省、市领导的批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尽快启动建设一批产业园区标准厂房 产业园区是实施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完善主导产业配套环境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有利于扩大园区招商引资,有利于完善园区配套,降低成本,有利于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推进园区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全市每个产业园区要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建设12个标准厂房项目,基础较好、有条件的园区要尽可能多启动,并加快建设,力争今年全市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成90万平方米,年建成38万平方米,到年建成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 二、坚持科学布局,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标准厂房 (一)坚持科学布局。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总体布局、规模及配套设施。原则上,年至年,各区、市、县,高新区年均用于标准厂房建设的用地指标不低于工业用地的10%。从年起,凡投资总额低于2000万元或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的新建项目,原则上都要求进入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不再零星布点。 (二)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除有特殊要求行业及企业外,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原则上不低于三层,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单幢厂房的占地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同时,标准厂房建设要明确投资主体,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完备有关手续,并委托具有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工程建设。 (三)完善功能配套。产业园区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信、供能、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要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基本需要。 (四)坚持市场运作。除产业园区管理部门自筹资金建设外,鼓励各类资本、各类企业及自然人参与投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自建、联建或流转方式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吸引社会资本采取BOT、BT等多种方式进行标准厂房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工业地产开发运作模式。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成后,可采用建、租、售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及时建立管理运营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管理、生活后勤等方面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 省、市级园区建设专项财政资金对标准厂房补贴标准为4060元/平方米,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省相关部门对我市省级园区建设专项财政资金的补助,市、区(市、县)两级财政也要积极扶持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及时将各级补贴资金协调补助到位,切实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四、加大服务指导力度,保障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到制度规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积极配合标准厂房的建设和管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作为全市产业园区建设的统筹协调服务部门,要做好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园区标准厂房相关项目立项申报、审批等服务指导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协调园区标准厂房土地调规、修编及用地手续报批等工作;市规划局负责园区标准厂房的规划管理工作,并做到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园区标准厂房的建设施工许可等工作;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协调做好园区标准厂房区域性环评工作及有关环保手续申报工作;市投资促进局负责指导做好园区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工作。 (二)开辟绿色通道,加强服务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优化服务,对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审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全程服务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建设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三)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市督办督查局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完成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并将此项工作新增列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综合目标的考核内容,对建设进度快、效果明显的部门和单位要给予通报表扬;对进度缓慢、服务不到位,影响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要通报批评。

  工业厂房中由于生产要素不同,会发生较为重大的固体或者溶液泄漏事故,若立刻用自来水对地面冲洗,必然会需要地漏的存在,才能够将清理顺畅开展,反之就会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工业厂房中进行排水施工的过程中,相应的要对卫生间、生产车间等设置地漏,其中的生产车间基本上规模较大,如果发生漏水事故,所具备的地面排水非常重要。即使车间内只能用到较少的水量,也需要将地漏适当的设置几处,避免不必要的事故产生。

  入户管以及引入管都应该对水表正确设立。因为在居民用水方面都是按照计量收取费用的,所在建筑住宅中设计给水系统的过程中,都会将水表设置在入户管上。然而,设计工业厂房的给水系统过程中,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工业厂区全部的用水量水表设置在引入管上,这样的方式将生产车间或者单个厂房中的给水计量有所忽视,那么所显示的计量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精细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较多的企业所关注,其中多涉及的生产成本就是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一定会包含所消耗的水量,因此一定要在工业厂房当中正确的将计量装置设计在给排水系统当中。就工业厂房的管理角度来分析,IC 卡水表或者远传水表等具有一定智能化的水表是可以使用的,可是,在造价上居高,所以普通的

  由于工业厂房中针对广大员工都会设置淋浴间,那么在淋浴间中定会拥有多于3个的淋浴器数量,会频繁的变换启闭阀门,相互的影响巨大。

  工业厂房中的淋浴间与住宅淋浴间不同,会具备较高的排水要求和较大的用水量。在选用和安装工业厂房淋浴间的给排水设施时,需要将淋浴器阀门之间会产生的相互影响的防止放在首位。最为提倡的方式就是把配水管道相应的设置成环形。是因为工业厂房中使用淋浴器的时间集中、频率高,若配水管道呈现环形状态,就能够在一定程

  工业厂房中的管线综合排布,一般都会因为工业厂房中存在的复杂附件与支管、多种多样的材质、复杂管线、较多的生产设备等特点,造成工业厂房中的管道在综合排布当中,成为了工业厂房进行给排水设计工作的主要难点。

  工业厂房中的卫生饮食区域、生产区域以及卫生间、淋浴间等区域,在给排水的需求上有所不同,对应的给排水管道也会呈现错综复杂的姿态,日常的管理和生产工作当中,需要严格关注不同区域管道中的管理和综合布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合理化、多角度的探究工业厂房中每一设施设备的分布状况,以及给排水设施附件特点、管线材质、设施大小、管线分布等特点,并且需要与工业厂房各个区域的实际生产特点充分融合,全方面调整并拟定管线的综合性管理方案,把每一区域中的管线科学、合理安置,对于打弯、交叉等现象要尽量避免。就能够在对实际维护管理成本,以及管线安装成本有效控制的同时,将给排水安全度以及质量提升,还能够将管理和使用风险

  降低。在对工业厂房的综合管道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若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就应该遵守相应的排布规律:

  (1)优先规划的应该是占用范围较大的空间内管道以及主要的管道,对这些管道规划完之后,需要根据初期的管道设计图纸,使其和管道进行水平的移动,通过移动将其调整在最佳状态,就会在一定意义上规避掉打弯、交叉。

  (2)管线交叉的问题产生时,需要优先规划重力流管道,然后在规划压力流管道,并且规划热水管方面远重要于冷水管的规划。

  (3)设计安装工作的每次进行,都需要对管道后期使用中所产生安全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在根源处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其解决。

  (5)管道的排列需要成行,间距方面也要具备协调性,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整体的布局大方、美观,从而将管道规划的顺畅、安全性目的实现。

  由于有组织排水,一定要从屋面向下设置排水管,在建筑造型的角度上不能够开展一些艺术性的有效处理,并且还会因为时间的蔓延,产生脱落、变色等现象。为将这一问题解决就在室内引入了雨落管,也就是实施的雨水内排的方法,继而将里面效果这一问题解决。可是,屋面排水管一般都会使用无压管,当有冰雪未融化时,底部不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在较为薄弱的位置上就会产生冒水、破裂,经济损失严重,并且所进行的雨水内排方式属于有组织性的排水,一定要纳入排水管网以及相应的设施,会浪费人力、物力。

  工业厂房中的屋面排水相对正确的建设方式为,在工业厂房的屋面处对雨水斗有所设置,也就是将雨水管道设置在厂房的内部,将厂房屋面的高效雨水处理实现。因为所具备的理念,和工业厂房中的曲折度以及房建筑跨度等特点相符合,所以较多的工业厂房中都在应用此种技术。进行日常的规划过程中,需要按照工业厂房中的建筑结构等要素,适当的选择多斗或者单斗的雨水排水系统。如果工业厂房中所生产的废水处理,拥有着较高的要求,对配水排除管道有意节省,就需要适当的选择敞开式系统,可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密闭系统适当青睐,合理的设置雨水斗进行雨水的排放和立管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