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的事件与作品述评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3-11-05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中国改革开发已走过30年的历程,它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业复兴、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如何结合当今中国建筑设计界现状及问题研究30年的发展历程,如何展开3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得失分析,如何对中国建筑理论的思潮流派予以重审,如何反思中国建筑设计机构的体制变迁都需要做出新形势下的判断与前瞻。在即将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30周年之际,全国已出现各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论坛及出版物数百计,但我以为在广州市原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举办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展览(2008年11月9日~2009年1月5日)颇有深度,因为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最重要的窗口。《建筑创作》杂志社及其附刊《建筑师茶座》早在2007年便推出一系列访谈、茶座、研讨相关设计改革问题,历时一年组织编撰的即将在2008年12月推出《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虽然它的策划初衷并未被业内完全理解,但随着组稿的深入,它日益被建筑、工程师所认知,用作品和事件纪念改革已成为共识。刚刚出版的《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11期刊出清华大学朱文一教授“北京城的高度”一文,它一方面认同是改革促进了北京城在“增高”这样一个事实,同时又极其理性地论述对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化一流大都市高度的变迁将在多方面对城市健康发展提出挑战。我以为这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是一个中国融入世界的象征,是一个展示中国城市奇迹的窗口。笔者在2008年11期“建筑师茶座”撰文《速写三十载岁》,旨在陈述一个建筑媒体人的观点,面对改革30年,无论是作沉重的厚土,还是做奋争的精灵,都不可丢失论争与重思的精神,因为,30年改革是沉淀更是新开端。于2008年11月21日~23日召开的中国建筑师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上邵韦平副理事长强调,面对2008年改革30周年的历史坐标,我们所能做的是要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执业能力,为此要反思以往的发展模式、工作方法和教育方式,从提高建筑师的执业能力上,寻找突破点,从而打破境外建筑师在重大工程的方案设计的主导优势,开创中国建筑文化的新时代。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表示:1976年“”打倒了,“文革”结束了,改革开放激活了我的创作生命。

  我手头有一份1984年9月30日创刊的《建筑设计管理》杂志,它应该是那个年代行业唯一探讨建筑设计管理的理论性刊物,我已经记不清是何时开始为它撰文,但距今至少在20年以上。作为“文革”后1978届的大学生,虽从毕业后从事的是建筑工程设计,但是由于改革的潮流,使我自觉地投身改革思考,潜心研究改革理论。如果从全国看,市场化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核心关键词,其经历的阶段代表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变迁:如果说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是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那么1984年至1992年迎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步发展期,其典型事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承包制普遍落实、流通领域从“双轨制”向“价格闯关”迈进、14个沿海城市开放及海南建省;1992~2001年的改革全面推进期,其典型事件有:股份制的推行与“抓大放小”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体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认知上的飞跃;2001年至今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期,其典型事件是:《中国加入世界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生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非公36条”的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具体到建筑设计行业内的典型大事件只做一扼要概括:

  1978年9月7日~13日,国家建委召开城市住宅会议,根据同志意见,到1985年城市平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的目标;

  1979年6月8日,国家计委等单位发出《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取费试点的通知》,全国18家勘察设计单位成为全国首批企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单位,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设计收费制度。在18家试点单位中设计行业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华东院)、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等9家;1979年,我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广州“东湖新村”动工兴建;

  1980年6月27日,中美合资建造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建国饭店开工建设;10月18日~27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杨廷宝为理事长;

  1981年2月14日,国家建工总局发出《关于试行〈建筑设计节约能源技术措施〉的通知》;6月24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和国家建委农村房屋建设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村设计竞赛在北京揭晓;

  1982年5月4日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任部长;10月,北京香山饭店建成;

  1983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笔下一条线,投资千千万谈搞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10月1日,南京金陵饭店正式建成对外营业;12月10日,北京第二家中外合资经营的长城饭店建成,这是中国大陆建设的第一幢玻璃幕墙建筑;

  1984年6月16日~20日,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在昆明召开成立会,共23名成员;9月3日,建设部副部长戴念慈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建筑设计上允许全民、集体、个人三种所有制并存;

  1985年1月19日,经建设部和经贸部批准的“大地”建筑事务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成立大会,这是北京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的建筑设计单位;10月11日,在孔子2536年诞生日,在曲阜落成“阙里宾舍”,它由著名建筑师戴念慈设计;11月22日,全国六届人大常委第13次会议任命叶如棠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12月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生项秉仁通过论文答辩;

  1986年7月1日,国家计委和对外经贸部联合发布《中外合作设计项目暂行规定》;8月国家计委颁布《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通知》;9月26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办的《建设报》试刊;

  1987年1月10日~17日,全国勘察设计工作会议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10月1日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颁布实行;12月11日~15日,中国建筑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8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戴念慈任第十届理事长;

  1988年1月15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宣布自1988年开始,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国分期分批展开;4月24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李道增任院长;4月28日,首都20万市民投票选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

  1989年4月1日,中国第一部《无障碍设计规范》由建设部颁布10月23日~25日,中国建筑学会在杭州召开以“中国建筑创作40年”为题的学术会议,同时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第一届代表会,袭德顺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同年吴良镛出版《广义建筑学》;1990年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首次开展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并公布,设计大师100名,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勘察大师20名;4月18日,中央做出开发建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1991年5月,建设部颁发了《推进建设事业科技进步政策要点》的通知,强调建设科技进步的目标和重点是: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并提高工程质量及产品质量;

  1992年1月东北的一些勘察设计单位自发地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开始了承包经营,将勘察设计业由1984年起实行的“技术经济责任制”变为“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它极大地释放了设计单位的生产力;3月6日~8日,中国建筑学会在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会,叶如棠当选为理事长;

  1993年5月26日~30日,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中国建筑文化沙龙在南昌召开研讨会;11月4日,建设部颁发《私营设计事务所试点办法》,并在上海、广州、深圳三地实施建设私营建筑设计事务所试点;11月20日,建设部公布中国第一批312个设计单位甲级工程总承包单位名单;

  1994年3月30日,向获中国建筑学会“杰出建筑成就金奖”的贝聿铭先生颁奖;4月12日张镈大师从事建筑创作60年暨《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首发式举行;5月,烟台市建筑设计院成为全行业第一家甲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2月24日,“94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于1994年12月24日~1995年1月14日举行,主题为“繁荣建筑创作,夺回古都风貌”;

  1995年5月11日,建设部发布《关于确定30个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的通知》;9月2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

  1996年7月4日,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评出六个奖项,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获建筑评论和建筑教育奖;

  1997年2月6日,在法国建筑科学院召开的全体大会上,齐康当选为中国籍院士;10月6日,依据国际建协发出的通知,从1997年始,世界建筑节与国际住房日同时庆祝,为此中国建筑学会和建设部人居工程中心在10月6日召开“建筑与消除贫困”座谈会;

  1998年3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月20日~26日国家大剧院方案赛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公开展出;1998年上海金茂大厦建成,为当时国内最高建筑;

  1999年6月23日~26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6000余位建筑师与会,会议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吴良镛院士为大会做了《北京》的演讲;

  2000年12月7日,建设部公布了首届9名“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名单;12月13日建设部公布了《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管理办法》;

  2001年12月11日,金茂大厦被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评为2001年度最佳室内建筑奖,这是中国建筑第一次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奖项;

  2003年4月由于“非典”事件,中国对健康住宅的需求加大;10月22日,建设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了《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到2003年底国内已有120家中外合作、合营建筑设计事务所,世界排名前200的设计公司在中国已有近140家办事机构;

  2004年4月2日,世界建筑设计领域最权威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决定,接受中国建筑师为其联合会员;6月建设部发布规范化文件《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2005年1月3日,北京东三环京广桥附近的路面发生塌陷事故;2005年是中国建筑节能划时代的一年,200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建筑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公共建筑节能要成为“排头兵”;

  2006年3月28日建设部等四部委及英国、印度、加拿大、新加坡、法国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会议探讨了生态环保节能建筑的六大主题;2006年3月28日~4月1日为迎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建筑新田野考察活动;

  2007年1月5日建设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1月12日建设部印发《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3月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北京志城乡规划卷建筑工程设计志》;《建筑创作》杂志社2007年7期在世界首次推出第29届奥运会工程设计专集;

  2008年4月23日中国第一届“建筑图书奖”举行颁奖,同时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历届奥林匹克场馆建筑文化图片展”;为纪念并记载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本年度国内出版有代表性的奥运城市建筑文化类图书有:

  《北京奥林匹克建筑指南》(2008年3月)、《宏构如花北京奥运建筑总览》(2008年4月)、《中国古代体育诗歌选》(4月)、《2008奥林匹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建筑作品集》(10月)、《2008奥运城市》及《2008奥运建筑》(2008年12月)。

  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不仅全面检验了中国西部建筑的抗灾脆弱性,同时要求大力启动有关设计规范标准的修编。

  用作品纪念改革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它记载下解放思想后的成果,建筑作为物化的载体不仅在理论建树、还是文化意义上都有价值。以下为两个国外媒体对中国建筑的评价。1978年8月,一位美国建造商在走访了中国五个城市后,对合众国际社记者说“我看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发达国家中国的住房是原始的,建成后的质量是粗糙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新北京品质建筑令国外震惊,2008年8月美国《到》的评论说:“如果西方人在北京新建的国际机场走下飞机会有种困惑迷茫的感觉因为,北京除了光彩熠熠的新航站楼,还有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非凡建筑,这个国家建筑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让西方望尘莫及”。《建筑创作》杂志社特约评论员赵敏对30年的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归纳为两次“开放”,并总结改革30年中,中国建筑文化作品类别更加丰富,许多建成的项目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中国当代建筑的汲取西方建筑优点的同时,也在一直追求“中国式”、“民族风”、“经济型”的发展道路。

  1978年以后,经济的繁荣、创作环境的宽松,建筑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创作机遇。建筑作品无论从设计深度及广度上都有了大发展,每年全国有影响的建筑学术研讨会有数十个,它们从形式、风格、继而对传统空间、布局特征的认识以及规律性探讨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用新角度及新视点去回眸建筑创作的发展进程,其项目涉及面之广、建设项目类型之全、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作为一种理论概括,有如下认识:

  ⑴ 创造了全面提升,多元共存的设计局面。如果从多种意义、多种流派来划分中国现代建筑的多种风格,或是从传统、从环境、从地方特色去展现多彩的创作态势,真可谓佳作、精品不胜枚举如从单一购物功能的百货店,发展到集购物、娱乐、展览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商厦,不仅标志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崛起,更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的一种按需求变的新机制。再如新一代体育建筑、大型国际会展、交通建筑等都融合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综合功能要求;此外20世纪80年代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创下54层160米建筑高度的全国之最,但20世纪90年代,深圳、上海又各以地王商业大厦(68层)和金茂大厦(88层)竞相攀高刷新了这一记录。2003年落成的台北101层大厦更标志着中国建筑师的新作为;⑵ 在兼收并蓄中,走出创新路。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筑中,涌现出“新古典主义”、“新民族主义”等代表作品。建筑师们以其对传统建筑深刻的理解、娴熟的技巧,开展了许多特色条件及传统文化的创作如北京图书馆新馆以高耸入云的书库双塔楼,集多种古典建筑屋顶模式为一身;而陕西历史博物馆严谨大胆的仿唐“法式”作法,有效地传递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信息。再如杭州黄龙饭店以其分散的体量,围绕庭院及组合式客房单元,内外空间渗透体现了传统江南民居的韵味。再有上海商城、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均为设施先进的综合体,其创作赋予了作品的时代感与高科技、高材料的运用,不仅是中外合作的杰作,也给中国建筑师以新的视野。⑶ 用作品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大思路。如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及中国抗日战争雕塑园的创作构思,不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从时间与空间中理解事件的发生,用新的创作观念及意识去提升一种反映那段史实的创作氛围,更成功地“再现”了历史的场景,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在全国无数个大城市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处理好建筑与街道、建筑与广场的关系。如上海第一八佰伴商厦以开放式檐下空间,不仅丰富了城市街道空间,也成为人们休憩、交往活动的场所,此外许多大城市的下沉式广场、地下商业街及地铁站也都创作出特色。这里回顾一下在中国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主要作品:

  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1980年)、北京图书馆新馆(1987年)、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北京长城饭店(1983年)、北京建国级店(1982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5号馆(1984年)、北京玻璃厂文化街(1985年)、北京国际馆店(1988年)、中央彩电中心(1986年)、北京昆仑饭店(1986年)、首都宾馆(1988年)、国家海关办公楼(1988年)、中国工艺美术馆(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暨金融中心(1989年)、北京贵宾楼饭店(1989年)、北京国际大厦(1985年)、天津大学建筑系馆(1988年)、天津国际展览中心(1988年)、天津铁路客站主站房(1988年)、天津水晶宫(饭店)、唐山抗震纪念碑(1986年)、吉林冰球馆(1986年)、大连体育馆(1988年)、上海美术馆(1988年)、陶行知纪念馆(1986年)、上海铁路新客站(1987)、武汉港客运大楼(1989年)、武夷山庄(1983年)、南京金陵饭店(1983年)、中国矿业学院主楼(1984年)、阙里宾舍(1984年)、南京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85年)、无锡太湖饭店新楼(1986年)、杭州黄龙饭店(1986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碑)、滕王阁(1989年)、湖南大学图书馆(1980年)、黄鹤楼(1986年)、广州白天鹅宾馆(1983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1987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1988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1983年)、深圳金融中心(1987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86年)、新疆尔自治区迎宾馆(1984年)、饭店(1984年)、新疆人民会堂(1985年)、秦俑三号坑展厅(1988年)、成都人民体育场(1987年)、重庆山城电影院(1988年)、香港交易广场(1985年)、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9年)、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大楼(1985年)、北京京广中心(1990年)、菊儿胡同新四合院(1990年)、五洲大酒店(1990年)、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990年)、中日青年交流中心(1990年)、北京国际贸易中心(1990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1991年)、炎黄艺术馆(1991年)、北京中银大厦(1999年)、北京燕莎中心(1992年)、外交部办公楼(1997年)、中央电视塔(1993年)、中国工商银行(1998年)、北京西客站(1996年)、北京国际金融大厦(1998年)、北京恒基中心(199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1998年)、天津体育中心主馆(1994年)、天津今晚报大厦(1997年)“九一八”事变残历碑(1991年)、北京望京新城(1994~2004年)、北京现代城(2001年)、北京国际投资大厦(2004年)、北京中国第一商城(2003年)、北京海淀文化艺术中心(2004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2004年)、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2002年)、博鳌金海岸温泉大酒店(2000年)、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00年)、南通博物苑(2002年)、烟台市会展中心(2003年)、北京会议中心(2000年)、新疆体育中心(2005年)、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2003年)、北京市友谊医院综合楼(2004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详细规划(2002年)等。

  中外合作设计是建筑多元共存的现状,它需要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建筑经验。历史地看,中外合作设计,在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主要与前苏联合作的项目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外资金的注入,合作设计已成定势。大量实例说明,与世界优秀设计公司的合作,能够迅速提高国内设计单位的整体水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吸引并学习国外的设计方法和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量实践要求建筑设计行业从意识、技术、方法及管理几大层面去总括合作设计的价值。

  ⑴ 从意识层面上讲,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必然存在差异,我们在吸取他国先进的经验的同时,有责任在合作的全过程向外方设计机构灌输国内的价值观、文化观。如20世纪90年代初新东安市场及新近完成的北京饭店北京宫方案设计都注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国外合作单位予以积极理解与配合。对项目的总体把握与材料的运用能力是国外设计机构之所长;⑵ 从技术层面上看,合作设计使中国建筑设计机构不断地接触到新的理念及方法。如在北京远洋大厦(1995~1997年)设计中,不仅该项目设计方案以现代的个性体型赢得社会赞誉,还在国内首创大面积采用智能化外遮阳系统。同时还在高新建筑技术上创下多项国内“第一”,即高层建筑工程中最大面积的点支式玻璃幕墙体系;建筑工程中最大面积的点式玻璃采光顶棚体系等;⑶ 从方法及管理层面上看,合作设计使得国内设计机构全过程地走近国外设计单位,不仅可深层次参与和了解各个设计阶段外方设计的思维过程和决策方法,同时还可深入了解外方项目运作过程中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专业配备、管理方法等。总之,与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外设计机构合作是全球化的需要,也是让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标志。作为一个简要回顾,近20年成功且有代表性的中外合作设计项目:北京新东安市场(1993年)、北京远洋大厦(1995~1997年)、中国国家大剧院(2001~2004年)、北京财富中心一期工程(2001~2002年)、融科资讯大厦(1999~2000年)、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软件广场(2000年)、首都国际机场三期工程(2003~2005年)、中国电影博物馆(2002~2004年)、上海科技馆(2000~2001年)、上海金茂大厦(1998~2000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2003年)、广东省博物馆(2001年)、广州铁路新客站(2004年)、广州珠江新城双子塔(2005年)、北京华贸中心(2004年)、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1986年)、北京中石油总部(2003年)、厦门国际银行大厦(2001年)、LG北京大厦(1997年)、北京金地国际花园(2004年)、北京凯晨广场(2001年)、广州铁路枢纽新广州站(2004年)、北京电视中心(2002年)、深圳文化中心(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2003年)、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中心(200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2004年)、北京第五广场(2004年)。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建筑设计咨询业的对外承诺上,为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提供了保证。仅就上海而言,20世纪80年代境外设计单位开始进入上海,到21世纪初的近十年间,设计项目遍布上海及周边地区如苏州、杭州、常熟等地。仅以上海设计研究行业为例,已先后与境外百余家设计单位合作了500多个建筑项目。

  建筑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建筑活动中的地位在不同时期内有不同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建筑创作的建筑理论研究最为活跃。有专家将它们归纳为:无干涉、无禁区,“反思”和“引进”并举,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与外界隔绝近30年的封闭状态。20世纪90年代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有待健康发展的建筑设计市场,已出现了盲目抄袭,迷失基本理论和目标的弊端。然而,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中国召开及其通过的北京宣言为中国建筑理论研究重新注入了动力,迄今中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设计机构实践建筑理论项目及思考大大增加。社会发展要求普及建筑理论。无论从建筑基本属性回归还是建筑的社会性及建筑师的社会责任都说明建筑服务社会已成为愈来愈广泛的行业共识。因此建筑设计理论不仅要关注设计市场的变迁,更要研究设计服务于社会的程度。由于建筑理论不断去除建筑难以体现或根本无法体现的意识形态要素,不断地使建筑经济上升为主导因素。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在21世纪的今天已愈发引起关注。其根本点是不可使中国的建筑作品成为“外国人实验场”及“发展商游戏场”。所以从理论层面上讲,“适用、经济、美观”上要体现出建筑师的社会职能与责任。具体讲,要消除新业主对旧意识的沿袭,要用建筑理念所支持的法规去规范建筑设计市场的经济运作,尤其要用新技术去支撑现代建筑的作品的功能及科技含量。也要看到,中国建筑设计作品正在不断探索并追寻中国丰富的建筑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文化并举)的内涵。

  工业建筑起源于工业革命的英国,现代工业建筑体系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40年以后,中国陆续出现一些现代工业,产生了近代工业建筑。1890年湖北汉阳炼铁厂是我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钢铁工业。1949年以前,中国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比重,工业建筑昜是微乎其微。1949年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建筑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建筑总体布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建筑技术体系,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工业建筑艺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我国工业建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家前进方向,纠正了以往“左”的错误,工业建筑的发展同样获得了正确的道路。旧工业区的技术改造、迁建开发,新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也使工业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多高层厂房的建设(如河南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灵活通用车间的兴起(如厦门工程机械厂)、洁净密闭车间的出现(如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天津摩托罗拉中国总部工程、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装测试厂房、中科院沈阳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首都机场四机位机库、东莞沙角电厂、上海市吴泾26000吨冷库等项目的建设,足以说明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建筑艺术不同于一般的文艺。如果说建筑有形式方面的语言,那只是空间、体量、门窗洞、材料机理、色彩和某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近些年来,建筑设计界更多地谈论是中国建筑走向世界,但我们认为在走向世界之前首先该走向中国社会,建筑师尤其要注意吸收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中的历史教训。如建筑风格是一个求之不得,不求而来的东西,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全方位地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不可一蹴而就;建筑形式更不容虚饰和“穿衣戴帽”,不少业主给建筑师规定的建筑形式,大多具有天然的落后性,就建筑审美观上讲,它们一定带有不合理性及虚假性;建筑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实则有限,因为建筑首先是功能,而非文艺。我们应努力消除建筑中的现代封建“迷信观”,让建筑以自己特有的语言,来传递出建筑艺术的灵感与魅力。必须指出,中国建筑设计上的文化层面上的探索刚刚开始,如2003年落成的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正是一个杰作,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时空”及西湖文化的背景,在有限的地域上,再现了一个有浓郁江南风味的现代美术教育建筑的艺术氛围。但也必须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追求建筑形式美已成为建筑设计的时尚,过热的经济使商业主义、投资者的“英雄主义”在地产界广为弥漫,不仅要追“第一”,还要“几十年”不落后,如此等等。一时间建筑形式美大行其道,它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需要,而体现出投资者更为明显的经济功利,迄今在建筑师队伍中仍有市场。建筑设计界许多权威人士都疾呼:面对如此浮躁的设计状态,耐人寻味的是如何从理性层面上概括出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的缺陷,如何树立起正确的建筑形式美的经典作品尤为必要。当然,本文无意说现在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作品不“美”,而是希望通过这篇综述文章让更多的建筑同行警觉,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方针在当今的形式下如何调整及补充,才更加适合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对建筑形象及建筑美的要求。

  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从一定层面上对建设大型建筑工程提出新要求。自2004年以来迄今的建筑节能与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更对大型建筑工程的设计提出挑战。对公共建筑而言,这里不仅仅有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与发展方向、标志性建筑的问题,更有相关专业如何从节能、节地、安全、环保诸方面予以综合评价的大问题。然而,综合地讲:一是文化品位,二是科学水准日益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水准的标志。李道增院士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属最表层的建筑形式和做法;属建筑组合中的具体方法程式和规律;属城市建筑环境与艺术相关的理念、典籍与著述。但最有价值的“全球本土化”的中国文化追求是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在此方面的成功项目是:上海浦东金茂大厦和上海新天地。应该指出,从可持续发展层面上讲,已经不容许中国建筑师继续大量修建那些使用年限不长的短命工程,这里有一个症结:过分地宣传建筑的时尚化是极为有害的,仅从形式和新意出发,代价太大,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且其形式与功能并非独创,因此应倡导建筑设计的全寿命周期分析并建立科学的建筑设计综合风险评价体系等。

  本文仅仅是对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事件与作品的框架式梳理,不仅在史料收集上未采用“最早”、“最先”、“最大”等形容词,也未对事件及作品本身作更多评述,旨在用历史与文化的事实说话,旨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原则。不妥处还望各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