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陕西建工2022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3-10-06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2022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突发因素相互交织。

  过去一年,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国资委的有效监管下,聚焦“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建筑服务商”发展愿景,秉承“弘扬建筑文明,赋能美好生活”的发展使命,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始终坚定发展自信,牢牢把握发展主动,察形辨势,谋定而动,以夙兴夜寐之勤滚石上山,以力挽狂澜之智爬坡过坎,经受住了极其严峻的市场考验,稳住了持续向上趋优的良好势头,荣获2022年度(行业)上市公司杰出贡献奖。

  新签订单势头良好。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总额3,940.65亿元,同比增长25.39%,签订5亿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陕西省内市场新签合同额2,892.99亿元,同比增长24.91%;省外市场增长强劲,新签合同额973.21亿元,同比增长33.05%;海外市场深度耕耘,新签合同额74.45亿元。经营龙头带动成效显著。

  经营规模持续攀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3.66亿元,同比增长12.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3,087.56亿元,同比增长29.77%。

  项目建设提挡加速。机场三期、地铁10号线、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等重点项目开足马力保生产,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国家版本馆、省图书馆新馆等重点工程建成交付,巴基斯坦卡拉奇K3机组全面建成投产,延长石油榆神能化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建成中交,科技二路市政道路项目顺利通车。全年竣工项目966个,其中境外项目6个。

  创优夺杯再奏凯歌。公司荣获“詹天佑”奖2项、“鲁班奖”6项、“国优奖”8项、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2项、中国钢结构金奖4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2项、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6项、中国安装之星奖9项、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1项、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1项、省级优质工程奖26项;获得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奖、西藏水利优质工程“珠峰杯”;首次获得煤炭行业优质工程奖“太阳杯”1项;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获得国际卓越项目管理金奖(超大型类别),是西北地区首个获奖项目,也是全行业首次以施工企业作为申报主体并获金奖的项目,该奖项由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组织评选,被誉为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奥斯卡奖”。创优夺杯有劲、有量、有质。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主营业务方面,坚持充分发展与平衡发展并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翼”齐飞,新能源、城市运营等新兴板块不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业绩;资本运作方面,公司首次在交易所非公开发行“一带一路”可续期公司债券2亿美元,为全国范围内首笔用于非洲项目的一带一路可续期公司债券。

  能源产业成绩亮眼。公司在煤基乙醇工程建设领域具备显著优势,2022年建成投运全球首套、规模最大年产50万吨榆神乙醇项目,新签安徽碳鑫、山东恒信等项目,建成及在建乙醇项目总产能达225万吨;总承包的内蒙古乌海东景生物年产28万吨BDO项目建成投产,创造了BDO生产装置单线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短的记录,全年签订1,4-丁二醇(简称BDO)项目4个,设计总产能达215万吨;承建的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公司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荣获化学工业优质精品工程奖。

  绿色低碳成色更足。投资建设运营了西安市体量最大、日处理能力最大、投资最大的灞桥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热电项目;府谷黄河焦化集团10方/小时兰炭废水处理示范项目、丽江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示范项目、鄂尔多斯纳日松40万千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建始县高坪镇(一期)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山西运城17.8亿规模零碳示范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绿色项目多点开花;承建的四川德阳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进入收尾及调试阶段;“双储林场”建设稳步进场,装配式发展换挡提速。低碳项目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应集中释放,中省市绿色示范工程硕果累累,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付诸于行。

  从整体情况看,2012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增加值连续十年保持增长,据中国建筑业协会《202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及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383.1亿元,比上年增长5.5%(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6.89%;建筑业全年新签合同额366481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为31198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5%。2022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0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0145.0亿元,同比增长0.9%。

  尽管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等指标出现下降,但中国仍拥有全球最大的建设规模,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依然稳固,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旧突出。根据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保持在6%左右,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随着都市圈、城市群互联互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等投资机会的大量释放,预计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将持续落地实施,为建筑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率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这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关键作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人口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当前我国五大城市群承载了46%的人口,贡献了58%的GDP,但是人口密度、人均GDP,与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依旧有增长空间。此外,2022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选择、打造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会也将带来巨大的建筑发展机会。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规划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要求下,三区互通及各自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将催生直接且规模巨大的工程需求,而以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具备传统基础设施稳经济增长的特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与新服务,在补短板的同时形成新动能,已成为中国在疫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的主要支撑力量。中国新基建潜力正持续释放,2023年新基建或有望成为最活跃的投资新增长点,助力推动中国经济复苏。

  2022年10月,住建部将北京、天津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将对推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业态、新模式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技术带来的建筑模式升级机会将为整个建筑业的变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速能。

  建筑施工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勘察、设计、建材、建筑工业化、房建、路桥、市政、水利、装饰装修、钢结构、安装、古建园林等细分市场领域。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建筑、市政公用、公路等16个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甲级设计资质26个,以及海外经营权,具有工程投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为一体的总承包能力,在建筑施工领域具备突出的资质、业绩等优势,公司各子公司均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结构,由“单一施工”为主逐步转型为“投资、建造、运营”并举,同时积极通过内部资源协调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并购重组,推动子企业发展更为专业,推动区域布局更成体系,推动内部资源更加集聚,推动协同效应更大发挥,实现投资拉动、建设支撑、运营增值的一体化协同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专业化服务。

  石油化工工程业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公司在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化肥、油气储运、工业建筑、长输管线施工、大型设备吊装等领域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公司及子公司具有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以及新型煤化工等全厂性大型化工设计、施工与工程总承包能力,同时拥有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天然气、现代煤化工及油气储运等相关领域全产业链工程技术力量,面向国内外石油化工工程市场提供全产业链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近年来,为应对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等严峻挑战,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社会绿色发展的需要,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都提高了研发投入,致力于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公司将在巩固提升传统石化工程能力基础上,抓住全球行业发展大趋势,加快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拓展能源工程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综合能力和发展空间。

  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党委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推动落实能力全面提升,党在公司治理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机制加速完善,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公司党委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勾画的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做到“两个责任”一起挑、信心和决心一起树、制度和教育一起抓、自律和他律一起管、高标和底线一起守,驰而不息纠治“”,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清廉国企”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公司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营收近两千亿建筑业上市企业,公司在多年经营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形成了加速前进的发展势能,现在省级建工企业中稳居三甲、在全国施工企业名列前茅,是集投资、建造、运营三位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建筑服务商。公司具有工程投资、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为一体的总承包能力,荣获2022年度(行业)上市公司杰出贡献奖。公司收入、利润连续3年保持增长,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公司作为陕西省属最大建筑企业,在省内市场深耕多年,已实现属地化公司省内全面覆盖,占据绝对区位优势;省外市场覆盖全国31个省市,市场版图高效扩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川渝双城经济圈、山东半岛”等重点城市群布局,依托部分优势省份深耕,不断拓展核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各区域贡献值稳步加大:华东地区新签合同总额184.44亿元,占比18.95%,同比增长21.89%;华南地区新签合同总额130.59亿元,占比13.42%,同比增长14.48%;华北地区新签合同总额132.10亿元,占比13.57%;华中地区新签合同总额139.03亿元,占比14.29%,同比增长119.39%;西南地区新签合同总额144.68亿元,占比14.87%,同比增长34.46%;西北地区(不含陕西省内)新签合同总额233.73亿元,占比24.02%,同比增长37.52%;东北地区新签合同总额8.63亿元,占比0.89%,同比增长163.91%;国外32个国家深度耕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省内、省外、海外市场共同构筑起一些潜力大、发展基础牢固的核心优势区域,具备了可以不断辐射放大的市场基础。

  公司已经完成建筑产业链的全面布局,成为区域性建筑产业链主企业,带动链上10万余家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拉动消化钢材355万吨、水泥150多万吨,为近2600名高校毕业生、50多万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新能源、城市运营等新兴板块展现新气象,取得新业绩。形成主业突出、业务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通过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升级赋能,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管理水平,“链主”优势持续释放。

  公司重点打造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三位一体”科技创新驱动平台,获批立项陕西省研发重点专项计划“两链”融合企业(院所)联合项目、省国资委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联合中标工信部重点研发项目。全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高烈度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国家专利703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2项;完成省级工法71项;主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及图集46项。

  报告期内,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摘得IPMA国际卓越项目管理大奖超大型类别金奖,创西北地区第一、年度全行业唯一。获得“詹天佑”奖2项,获得鲁班奖6项,获得国优奖8项,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2项,煤炭行业优质工程奖“太阳杯”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4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2项、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6项、中国安装之星奖9项、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1项、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1项。国家级QC成果获奖107项,陕西省优质工程长安杯奖20项,省外省级优质工程奖6项,获得中施企协质量信得过班组2项,获得省级质量信得过班组3项,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奖、西藏水利优质工程“珠峰杯”等等,极大地提高了陕建集团国内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充分彰显公司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体现了“出手必须出彩、完成必须完美”的卓越精神。

  公司及子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内获得了一系列行业最高等级资质,基本涵盖建筑行业各细分专业领域,具备承担国内外各类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开发、项目管理的综合实力,资质资源居全国省级建工企业之首。公司及子公司主要资质包括(但不限于):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高级职称3083人;有各类注册人员11785人,一级建造师人4388人。集团获批“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个,获批设立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

  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组织各类职工培训2.1万余班次,培训42万余人次,全年投入职工培训经费7000多万元。自主研发高技能人才考核评审系统,组织评审技师、高级技师82人。

  公司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在集团及所属128户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与396名经理层成员签订契约要件,根据业绩考核结果兑现,合理推行薪资激励,项目经济责任制释放红利。在集团内从事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且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率先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设计了集团总部职级、考核、薪酬三大体系,进一步畅通了职工职业发展通道及薪酬分配形式。

  公司凝聚了以“善”为核心,以“向善而建”为根本价值主张的企业文化,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的经营文化。切实做到发展成果与客户、供应商、股东和职工等共享,让职工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办公环境、住房条件进一步优化改善,总部经营单位和部分子单位乔迁新居焕发新景象。困难职工帮扶力度持续加大,职工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总额3,940.65亿元,同比增长25.39%;公司陕西省内市场新签合同额2892.99亿元,同比增长24.91%;省外市场增长强劲,新签合同额973.21亿元,同比增长33.05%;海外市场深度耕耘,新签合同额74.45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3.66亿元,同比增长12.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3,087.56亿元,同比增长29.77%。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建筑行业过去的一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突发因素相互交织。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动用近年储备的政策工具,有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重大项目建设补充资本金。实现了建筑行业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围绕构建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更优、更强、更大增长动能,依据《“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及2022年建筑业实际发展情况预测,2023年建筑业发展前景依然可期、营商环境和产业会更加优化,预期建筑业整体将加速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整体城镇化进程放缓、建筑业人口红利减退以及“双碳”目标下,建筑业转型升级既是时代趋势,也是发展必然。

  2023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不断提升建筑品质”。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在保持较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实现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其中,绿色化是结果,工业化是路径,数字化是工具。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在于产业链整合、预制建筑和工程构件,通过工业化与大数据、BIM、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现“智能化”升级,为建筑企业显著降低综合成本。尤其在“双碳”目标影响下,降低碳排放将规划贯彻在建筑行业全生产周期。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建筑业将逐步迈入新型工业化生产、数字化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时代。

  根据《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各建筑企业年报中的数据计算,我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整体呈现出不断集中态势。2019年至2021年,CR6产业集中度由13.6%上升至21.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新签订单总金额为23.43万亿元,同比增长6.77%。其中,仅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建筑业订单金额就达到9.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37%,增速远高于行业水平,市占率提升至42%。

  近年来,工程项目大型化、综合化、金融化、运营化趋势日益显现,对建筑工程企业从资质、服务、融资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型建筑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专利成果不断涌现,通过持续科技创新、信息赋能、设备强化,降本增效效果突出,促进了头部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稳步由建筑施工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建筑服务商转型,使其更优秀的契合市场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以至于设备老化、管理落后的中小企业可能逐步会被市场竞争出清,未来建筑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建筑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投资主体由国家投资转向以国家及地方财政、证券化融资、银行、团贷款、建筑企业和社会资本运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转变。PPP、EPC以及EPC+F、I+EPC等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由设计、材料、施工向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维保全价值链一体化建筑运营方式转变,投融资、建设、运营能力成为衡量未来建筑企业核心能力重要标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公司董事会将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要求,扎实有力推进公司党代会部署,站位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稳字当头,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奋力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阔步前行。

  加快推进公司向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建筑服务商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坚定“向前”信心,全力以赴稳增长。深刻认识稳增长的重大意义,履行践诺责任,确保各阶段任务目标圆满完成、高质量完成。坚定“向外”信心,持续优化市场布局。探索“顶层策划、高层推动、分层对接”的市场经营思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为有力、更为有效的高端经营、高层次经营、全员经营和滚动经营。

  创新是培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再谋实举。深入推进“科学家+工程师”研发模式,稳步形成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新业态和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化转型再务实功。逐步推动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以智赋能、以数提效,重塑生产运营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再出实效。以标准化建章。形成精准、精细、精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流程化运作。

  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最大限度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以网格化履责。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工责任网。

  攻坚克难持续推动改革进入“深水区”。强化主体责任,拓展决策视野。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最大治理效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人才创造空间。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构建市场化、差异化的经理层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把人才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来。

  增强忧患意识,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筑牢风险防范的大堤。坚决遏制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查细查,真查实查,全面深入准确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安全生产宣传、警示教育。

  中央提出,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预期5%左右,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陕西省重点部署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等相关工作,预期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省级、西安市重点建设达到1720个,总投资超2.7万亿元。西安再获发展新机遇,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后第四个“双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2023年必将充满机遇。

  2023年,公司计划完成合同签约额421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35亿元。对此,公司将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经营理念因势谋变。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深挖客户需求,以“为客户解决核心问题”为导向,积极拓展多种经营模式、通道和路径。强化“链主”地位,增强龙头引领,发挥投资、建造、运营三位一体优势,以全生命周期视野孕育项目、建造项目、运维项目,进一步强主链,补短链,延新链,助推建筑业生态良性发展。深化属地战略,做强属地品牌,把营收贡献转化为综合效益。强化内部协同,共享发展成果,换位思考,加强沟通,真情合作,诚信合作,长期合作。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分好。

  经营策略因地制宜。省内市场织密经营网、筑牢经营链,深度合作,系统对接。市场化引进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人才。省外市场围绕“核心区域、重点客户、重大项目”谋篇布局,解放思想,将契约精神、合作意识和市场规则融入管理。海外市场精心谋划、重点布局、防范风险。重振海外发展自信,理清发展思路,整合原有市场,开辟全新市场。把深化合作,“借船出海”与独立自主“造船出海”相结合,积极推广成功经验,打造陕建海外市场核心竞争力。

  经营领域因时求新。房建业务要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做大体量,做优质量,培养特色,差异发展,最终形成绝对优势,实现“客户首选”,力求“客户必选”。抓住我省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禀赋资源,在石化领域继续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对外投资提质增效。瞄准热点区域,深耕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新能源等领域,加快落地TOD、EOD等新模式项目。紧盯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实现量质并举。

  运营板块蓄势破局。进一步助力投资项目建设,加快进入运营期,加大对外运营承接,围绕环卫一体化、市政运维、城市绿化、园区管理、商业配套、产业服务等业务,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运营市场布局。

  深度合作“走出去”。紧跟集团省外布局步伐,加大省外属地化公司的深度合作,搭建“两级”智慧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全时段、全天候、全区域智慧城市运营解决方案。

  打好投资、建设、运营组合拳。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管理体系,夯实管理根基,确保管理质量。突出解决项目融资,抓好项目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运营良好,做好项目退出解决方案。

  1.宏观经济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发展密切相关,受国家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建筑行业竞争、城镇化建设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若全球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或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缓,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不确定影响。未来,公司将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研究,加强公司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前瞻性分析,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及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充分发挥公司固有优势,遵循国家政策导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拓展市场机遇,提升抗风险能力,努力实现稳健发展。

  2.客户信用风险。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公司主营业务高度受制于业主方的财务状况。未来,行业上游若出现严重的房产滞销、业主方财务紧张等负面影响,将一定程度上传递到公司相关业务。对此,公司将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统筹和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客户信用风险防范与化解,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努力优化合同支付条件,加强项目履约监控,建立风险客户舆情监管体系,定期召开风险防控专题会,强化客户信用风险防范和应对常态化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抵御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

  3.诉讼风险。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可能因项目建设方资金支付不及时、拖延结算、工期、质量、工程材料及人工费支付等事项发生争议、引发纠纷,导致潜在诉讼或舆情产生。公司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相关风险并及时化解,尽可能从根源上杜绝涉诉事件发生。

  4.安全生产风险。公司从事的建筑工程施工大多在户外、高空环境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如果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强,新工艺、新技术运用不畅,突发的不可抗力因素等都可能出现潜在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此,公司持续加强安全投入,深入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覆盖,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继续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抽调各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专家组成督查组,交叉互检、坚决杜绝重大工程事故产生。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im电竞官方网站手机app下载